正文 第22章 我與祖國風雨同舟一起成長(1 / 3)

一、

這次國際當代金融危機的形成及

給國際社會帶來的危害2009年是新中國的60華誕,也是我在紅旗下成長的60年。60年來,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我與祖國風雨同舟一起成長。同時,2009年也是我事業上獲得豐收的一年。1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我被授予中國改革優秀人物獎,2009年3月31日榮獲大連市科學技術成果獎,2009年6月榮獲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頒發的優秀論文一等獎,在第六屆全國先進生產力成果與實踐獎評選中,獲得發展先進生產力傑出貢獻獎。另外,我還榮獲了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百名優秀發明家榮譽稱號及大連優秀發明家獎勵。2009年當選為中國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被授予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成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選派赴美國企業家科學管理大學博士學位培訓班的首批學員代表。相關情況被全國及遼寧、大連等十多家新聞媒體進行報導。

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探索與思考我與祖國風雨同舟一起成長我1933年5月4日出生於山東平度的一個貧困山村,童年時代跟著父母闖關東,輾轉到了大連。在黨和祖國的關懷下,我從一個窮孩子成長為一名高級知識分子。

我1951年畢業於東北森林工業專科學校(現東北林業大學),1954年考入黑龍江大學,1959年畢業後被分配到大連交通大學任教。曾任大連交通大學第二教研室主任、高級講師、研究生導師、教授、遼寧省建材工業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全國表麵工程學會委員、大連卡特林特種合金研究所所長、遼寧省經濟學會研究員、世界生產力科學聯盟中國分會研究員、中國生產力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鋼鐵協會雜誌編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世界生產力科學院客座教授等職。

在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我成為優秀的民革黨員,多次獲獎。組建了大連交通大學民革支部,並擔任大連交通大學民革主任委員和大連市孫中山研究會會長。花5年時間組編了《孫中山研究論文集》,並擔任該書主編。我屢次受到組織的表揚,多次被評為民革優秀黨員。我的成長滲透著黨和人民的心血,沒有黨和人民的關心和培養,就沒有我的今天。

我在大連交通大學教書育人35年,我的學生遍布祖國各地,他們中間有教授、高級工程師、院長、黨委書記、駐德科技參讚、奧地利大使助理、WTO談判代表等,這些優秀人才是國家的棟梁。這一切都是黨培養的結果。

在擔任大連交通大學民革主任委員期間,我當選為學校直係黨委領導的政治核心領導小組成員,組長就是黨委書記,使我能夠有職有權地參政議政,參與製定學校的大政方針。這一階段是我做教育工作以來最輝煌的時期,我的許多提案和合理化建議被黨委采納。我毫無保留地向學校獻策獻計。我撰寫的論文《如何在高等學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受到老領導的讚揚。這段時期我心情舒暢,幹勁十足,多次被評為學校和大連市的教學、科研先進工作者。這些榮譽的取得,是黨的統一戰線的偉大勝利,是黨和祖國對我培養的結果。

在黨的統一戰線旗幟下,我覺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勁兒。1994年我從教育戰線光榮退休之後,把退休當做第二次創業的起點。我覺得六十歲還年輕,是經驗豐富、發揮餘熱的最佳時期,還能為黨和人民做許多工作,於是在日記中寫下《六十歲讚歌》:

六十歲年青,

六十歲未老,

六十歲的經驗是寶中寶。

人到六十正當午,

麗日當空照,

前程無限好。

我以此自勉,抒發了我對生活的熱愛。退休之後,我滿懷信心地在大連市科委、學校的支持下,創辦了高科技企業——大連卡特林特種合金研究所,團結了十多位教授、專家,根據國家發展的急需,專攻金屬表麵工程。大連卡特林特種合金研究所成立之後,相關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解決了大型工程設備高溫下金屬防磨、防腐的技術難題。

我克服了資金缺、少設備、沒廠房的重重困難,經過幾年奮鬥,將大連卡特林特種合金研究所發展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三套大型設備(其中有德同設備)並有自己廠房和辦公室的遠近聞名的研究所。我把生產中的難題作為科研課題,生產實踐中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當時我國引進外國的流化床鍋爐,熱效率高,但存在磨損嚴重,經常爆管、漏管等缺點。因此,經常不得不停產維修,從而給電力生產帶來比較嚴重的損失。我把廠家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把國家的需要,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日以繼夜地進行技術攻關。為了驗證一項研究數據,我七十多歲高齡登上了37米軟梯。當時,大家都不讓我上,萬一摔下來,就會粉身碎骨。我跟身邊的人說:“搞科研光有好技術、好思想還不夠,在關鍵時刻,要像諾貝爾試驗炸藥那樣、富蘭克林研究雷電那樣,有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最後,我說服了大家,終於一步步登上了軟梯,到達爐頂,親臨現場,取得了可靠數據。通過艱苦不懈的努力,終於為廠家解決了生產難題,並獲得了發明專利。該發明專利的實施,很快轉化為生產力,為國家創造了億萬財富。例如遼寧鞍輪熱電廠,有五台CFB高壓鍋爐,推廣使用我的發明專利後,經鍋爐專家的計算,每年可增加利潤1100萬元。據此推算,我們研究所為全國各大熱電廠服務的數百台鍋爐可為國家創造數十億元利潤。這件事也有力地證明了小平同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英明論斷。20年來,我們研究所通過人才戰略、科技創新戰略、市場開發戰略、企業管理戰略,登上了四個科技創新台階,實現了企業的跨越式發展。我們的科研成果在第十六屆國際熱噴塗學術會議上受到了世界熱噴塗協會主席、加拿大科學院院士Allen Reed教授的高舉度讚揚:“傅教授的發明專利,為熱噴塗擴大了應用領域,開拓了新的思路,這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