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營救(1 / 2)

車在公路上飛快地奔馳,阿三腦海中都是田靚的身影,那麼一張漂亮的臉,就是誰見了都會動心的,如果對方有什麼不測,那自己的良心上可就說不過去了。

雖然說是她自己咎由自取,但是畢竟自己是人家保鏢,現在人沒了,怎麼也說不過去!腳下油門猛踩,轉眼間就到了郊外的一個修理廠,這家修理廠的麵積還很大。

他剛剛下車,就收到了田長勝的電話:“阿三,對方已經給我來了電話,說是在開發區的一個貨場!”

奶奶的,狗特碼的狡猾的!幸虧老子有所準備!

“這樣吧董事長,你可以按照他們的要求去做!記住千萬不要報警,否則的話您的女兒會出事的!”

“偶,我知道了阿三!你自己也小心點!”田長勝放下電話,想了想,把黑子找了過來:“黑子,辦一件事,到銀行取一筆錢,然後帶著錢去這個地方!”他把地址給了黑子。

黑子問道:“董事長,是不是把人全部幹掉!”

“不行!不要打草驚蛇,估計小姐可能不在那裏!你隻要按照他們的吩咐把錢給他們就行了!然後把他們的話帶回來!”

“好的董事長!那我去了!”黑子到貨場去了,田長勝歎了口氣,女兒不知道被劫持到哪裏去了,他這一顆心已經提到嗓子眼了,雖然說女兒十分開放,但是要是真的被劫匪給那啥了,估計也活不了了!

阿三走進汽修廠,門衛攔住了他:“幹什麼的?有事請登記!”

阿三眼睛一轉:“偶,大爺,是這樣的,我是來談生意的,麻煩您通知你們老板一聲!”

“談生意的?”門衛看了看,怎麼都不像是個正經人:“跟老板說好了嗎?”

“偶,是這樣的,我呢是頭一次來,因為著急,所以您看,是不是幫忙通知一聲?”阿三微笑道,說完拿出一支煙來給老爺子遞過去。

“霍!大中華呀,好煙!這樣吧,我給你通知一聲,你聽信!”

“誒呦,那可真是太好了,我謝謝老爺子!”

門衛走進收發室,撥通了電話,忽然覺得後腦海嗡的一下子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海城市海港碼頭,曆史文化悠久,早期曾經是華夏最大的軍港,可以同時容納幾千艘船隻,這裏曾經出現過一個著名的海軍將領——戚繼光。

戚繼光,定遠人,字元敬,號南塘,明朝軍事家,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出身將門,初任登州衛指揮僉事,1555年調浙江抵抗倭寇,他招募編練新軍,人稱“戚家軍”,為抗倭主力。1561年在台州大勝倭寇,次年搗破倭寇在橫嶼的老巢,解除東南倭患。1567年調往北方鎮守1548年從浙江義烏募集礦工和農民,編練戚家軍。自戚家軍成立開始,他率軍於浙、閩、粵沿海諸地抗擊來犯倭寇,曆10餘年,大小80餘戰,終於掃平倭寇之患,被現代華夏譽為民族英雄。1588年1月5日逝世於蓬萊故裏。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蒞戎要略》《武備新書》等。

同時,戚繼光又是一位傑出的兵器專家和軍事工程家,他改造、發明了各種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戰船、戰車,使明軍水路裝備優於敵人;他富有創造性的在長城上修建空心敵台,進可攻退可守,是極具特色的軍事工程。

戚繼光的曆史功績可圈可點,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戚繼光出生於明朝中葉嘉靖年間,當時東南沿海的倭患十分嚴重,北部也經常受到蒙古的侵擾。明朝建立時,日本正處於南北朝時代,南、北朝廷及守護大名除互相爭戰外,還不時侵擾中國沿海。北朝統一日本後,失敗的南朝武士流落海上,對中國沿海的侵擾更趨嚴重。到嘉靖時期,由於明政府停止對日貿易,倭患的嚴重達到頂峰。蒙古族是中國北部的少數民族,元、明以來,散居內地的蒙古族已逐漸和漢人融合,但居於漠北的蒙古族仍然過著遊牧生活。元朝滅亡後,他們多次南下擄掠,對明朝構成巨大的威脅。但是在當時,朝廷比較重視北虜(蒙古),認為蒙古騎兵比東南倭寇的威脅更大。

“南倭北虜”,即東南沿海一帶倭寇的侵擾和北部邊境韃靼騎兵的襲擾,是長期困擾明朝廷、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兩大問題。在與俞大猷、譚綸等人消滅南部倭寇之後,戚繼光被調往北邊防禦韃靼。

明朝為加強北方防務,將長城沿線劃分為九個防禦區,分別駐有重兵,稱之為九邊重鎮,每鎮均設有總兵官管轄。薊鎮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拱衛京師,是九鎮中最重要的一鎮,戚繼光為薊鎮總兵官。

薊鎮長城最早修建於明朝初期,洪武六年,命大將軍徐達等備山西、北平邊,諭令各上方略。從淮安侯華雲龍言,自永平、薊州、密雲迤西二千餘裏,關隘百二十又九,皆置戍守。洪武十四年徐達發燕石等衛屯兵萬五千一百人修永寧、界嶺等三十二關。雖然到弘治、嘉靖年間長城也都有所修築,但過於簡單。真正大規模的修築則從隆慶至萬曆初由戚繼光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