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社會主義學院高承華
基層民主選舉從其產生到發展的全過程,一路伴隨的是政府的製度肯定和給予。一個偶然的機會,2006年起我曾在甘肅省武山縣生活工作了兩年多時間,親身感受和體驗了基層民主選舉給農村帶來的新變化,可以說進行村委會直接選舉,擴大基層民主的方向和目標不容改變。村委會選舉實行是農村社會隱性的民主訴求同國家的政治理想不期而遇的結果,是農民自發進行的這個製度創設與中央決策層著意考慮的管理體製改革的不謀而合,本文試圖以武山縣為例,淺談基層民主選舉對甘肅新農村建設產生的積極和深遠影響。
一、基層民主選舉對新農村建設影響的具體表現(一)基層民主選舉對村民個人的影響村民第一次有了主體意識。基層民主選舉賦予村民自由選擇的權利,讓村民自己決定誰來管理村務,有的農民說,看到以前聲高氣盛的村幹部,現在竟對自己又遞煙,又套近乎,才真正感到了自己的尊嚴和價值;村民有機會了解民主知識並逐漸掌握民主技能。甘肅農村20多年的村委會選舉發展曆程,使村民對選舉的基本程序、程序中每個環節的操作、每個操作的合法性及公正性、選舉中出現的問題等等,都進行了全程的“觀摩”、參與、評價和思考。村民通過這個“民主訓練班”,民主意識逐步覺醒,民主參與技巧逐漸成熟,並逐步成長為具有權利和責任意識的現代公民;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熱情得到激發。通過參與民主實踐,村民越來越加深了對民主權利的領會,他們已經逐漸意識到,村民和民選“村官”實際上是一種委托———代理關係,村民是委托的一方,村委會是代理的一方,村民把自己全部或部分的權利交給村委會,村委會要對村民負責,從事實現村民利益的活動。
(二)基層民主對農村社會的影響
帶來了全省農村社會的穩定。選舉產生的村委會建立在村民廣泛認同的基礎之上,徹底改變了原有體製構成的管理與被管理關係,因此由被動管理所帶來的衝突大為減少;帶來了村務管理成本的降低。村民自己選出的村委會實施村務管理比較容易,管理成本也就降低;遴選出了一批精英來管理村務。
(三)基層民主對農村黨組織的影響
基層幹部受到的監督增強。村委會選舉改變了原有的任命製,衝散了舊有任命體製下形成的鄉、村兩級幹部黨員在長期的交往過程中形成的關係網絡和利益結構,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抑製基層幹部的腐化和權力濫用;促使鄉(鎮)政府的權力運用方式由人治向法治方向靠近。從武山縣的情況看,村民直接選舉出來的村幹部,則是“上邊說得對就聽,說得不對就可以不聽”。這就促使龍台鄉黨委政府必須改變以往工作方式,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讚成不讚成上,否則你的決策就得不到真正的貫徹落實,在群眾中就會失去感召力;促使基層黨組織加強隊伍建設和班子建設。村委會選舉使一大批黨內外年富力強的精英人物走上村委會領導崗位,而有些村莊村支部黨員構成年齡偏大,學曆偏低,能力不高,不能在村子裏發揮黨的領導作用,這就迫使黨的基層組織加強自身建設,結合農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實踐,組織實施了旨在強本固基、強村富民的“雙培雙帶”工程(即“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發展成黨員,引導黨員幹部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二、基層民主選舉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何保證村民群眾直接健康有序行使選舉權,需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鄉(鎮)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的高度重視,是確保村委選舉成功的關鍵。鄉(鎮)黨委政府要統籌兼顧,把村委會民主選舉放到突出位置來抓。可以說,村委會選舉的過程就是全麵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過程,選舉的成功是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高度重視的結果。從實際情況看,凡是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強、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好的村,選舉工作就順利,選舉的結果就理想。另外,在村民選舉和村民自治過程中,盡可能實現黨支部和村委會成員交叉任職。這樣既可以減少村幹部的職數,也可以避免黨支部和村委會不必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