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讓農民當家作主是甘肅建設新農村的重點(1 / 2)

白銀市委黨校降鴻聖

現行戶籍製度下的城鄉分割,土地製度下的農民權微,財稅製度下的基層艱辛,是“三農”問題持久化的重要原因,對之進行改革,讓農民當家作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和根本。

一、解決“三農”問題的迫切性

縱觀近些年來有關農村改革的政策和輿論,不難看出,農村改革已成為中國改革的重中之重。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提出“五個統籌”,其中,“城鄉統籌”旨在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隔離政策和對“三農”的歧視性政策。2004年10月,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作出《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強調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宣布五年內逐步取消農業稅。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藍圖———“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強調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在農村,確定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2008年10月9日召開的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回顧總結了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光輝曆程和寶貴經驗,大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份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和群眾基礎的重要文件,明確了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和戰略舉措,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行動綱領。至此,解決好“三農”問題成了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問題

這些年,中國的城市化發展飛速,但農民仍占據總人口的絕大多數。盡管國家統計局把1.2億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都統計進城裏,但按戶籍統計的農村人口仍有9億,占總人口的70%。這就使得城市發展與農村發展不協調的現象日益加重。可以說,現在社會上很多的經濟矛盾、社會矛盾都與這種不協調相關,如,農民工問題,教育不平衡問題,醫療醫保問題等。盡管我們一直強調農村建設,但城鄉差距還是在擴大,農民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在減少(現在約占國民總收入的35%左右)。同時,農民上訪、群體事件以年遞增17%的速度增加。今天的中國,貧富差距的拉大主要是城鄉差距的拉大。如果我們能把以上這些問題都解決好了,社會的安定、和諧才有希望。近些年,中央對“三農”問題愈加重視,製定了一些好的政策,如,減免農業稅,以工助農、以城帶鄉等,這些政策的實施,為我們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政策保證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