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維護農民工權益推進新農村建設(1 / 2)

———農民工外出打工情況現狀與問題的思考

中共慶陽市委黨校趙遠興

目前,我國農民工共有2.3億,如何維護好這一日益龐大的社會群體的合法權益,事關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

一、甘肅省農村勞動力的基本情況

根據國家統計局甘肅調查總隊2007年的調查結果顯示〔1〕,甘肅農村勞動力資源的現狀和外出打工勞動力的基本狀況如下:

(一)甘肅省農村勞動力資源的現狀

甘肅是經濟欠發達省份,農村勞動力轉移困難。2005年底,甘肅農村總人口2063.56萬,占總人口2634.59萬的78.32%,農村勞動力1057.89萬,占農村人口的51.27%,其中有310多萬為農村富餘勞動力,每年還新增40萬左右。

從性別構成上看,男性勞動力為557.56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2.70%,女性勞動力為500.33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7.30%。從地域分布上看,農村經濟相對欠發達的天水、定西、隴南、慶陽,農村勞動力分別占甘肅省農村總勞動力的14.62%、12.61%、11.91%和9.88%。這四市農村勞動力達518.71萬人,占全省農村勞動力的49.03%。從受教育程度上看,甘肅省農村勞動力中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有435.78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1.19%;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18.02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0.0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25.69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1.88%;文盲、半文盲171萬人,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6.16%;受過技能培訓的人數僅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7.2%。

(二)甘肅省農村外出打工勞動力的基本狀況

甘肅省在外省打工的農民工有200萬人左右,在本省打工的有100多萬人,加上季節性打工,全省每年輸出的人次在300萬人以上。甘肅省貧困地區外出打工有以下特點:

1.外出勞動力以青壯年為主。2005年甘肅省農村當年外出就業的勞動力平均年齡為33歲。從年齡結構看,40歲以下的人數占78.70%。其中,16-25歲的占27%,26-30歲的占14.5%,30-40歲的占37.2%。

2.外出勞動力在西部地區打工的人數比重較大。2005年甘肅省農村當年外出就業的勞動力中,在西部地區、東部沿海地區、中部地區打工的人數比重分別為85%、11.8%和3.2%。

3.家庭式遷移成為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現象。家庭式遷移的農民工在城市中同時擁有工作和家庭,在承受工作壓力的同時還要承擔起各種家庭責任,同時也能在工作之餘享有家庭和親情的樂趣。〔2〕4.農民外出打工具有明顯的兼業性和季節性。在省內打工的農民工基本上還保留著對土地的承包權,每年除在外務工外,農忙季節都要回家從事農業生產,屬亦工亦農性轉移,兼業時間長短因家庭勞動力的多寡與勞務收入的高低而不同。一般情況下,家庭勞動力較多的,在外務工時間就長,勞務收入也較高,反之則短。

5.農民外出打工的組織方式具有明顯的自發性特點。由於勞動力市場發育不完善,農民為了獲取更多的預期收入,主要依靠自己尋找門路和依靠親戚朋友介紹外出打工,尋找就業機會。

二、農民工外出打工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

1.就業的渠道和信息不暢。農民工的求職途徑主要是通過親朋好友,據調查,由定居本地的親屬、朋友介紹的占30%,由同鄉、親友介紹的占23%,自薦到用工單位的占10%。其餘是通過自主就業、招工廣告、包工頭或老板招募、勞務市場、招聘會、報紙等媒體找到工作的。

2.社保現狀不容樂觀。長期以來,我國的社會保障製度隻覆蓋城鎮人口,近年來才開始向農民工延伸。當前,農民工社保存在以下幾方麵問題:農民工參保率普遍偏低。除工傷保險已有部分農民工參加外,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仍與絕大多數農民工無緣;農民工的社會福利保險,尤其是住房和子女教育福利情況不容樂觀;在社會救助方麵,現行城鎮社會救助隻覆蓋城鎮戶籍人口,農民工根本享受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除此之外,還存在社保關係續接困難、退保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