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王文新李超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春風吹拂下,神州大地萬物複蘇、生機勃發,撥亂反正全麵展開,解決曆史遺留問題有步驟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走上正軌,黨和國家領導製度和領導體製得到健全,國家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思想的解放、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興、文藝的繁榮、科學的春天。黨和國家又充滿希望、充滿活力地踏上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1]。
十一屆三中全會,昭示了改革開放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進行的一場新的偉大的革命。怎樣使當代青年了解思想激蕩、發展迅猛的改革開放曆史,深刻理解胡總書記所說的“我們始終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取得成就的基礎上,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新的偉大成就。”[2]《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上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曆史變遷過程,深刻揭示了中國幾千年的農業文明,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對中國大地上生活著的人民的熱愛,通過一個農民家族的發展史,將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曆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麵對困境艱苦奮鬥的精神,對今天的青年仍具有巨大的激勵作用。
《平凡的世界》中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還體現在省市領導對待新生事物的態度上,如對實行農村生產責任製不要求統一認識,由農民自行選擇包產到戶或集體生產,“在短短的時間裏,整個黃原地區立刻處在了一種激蕩的氣氛中;並由此而引起了一場有關什麼是社會主義道路和什麼是資本主義道路的社會性質的大辯論”,而這也恰恰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一直困擾著人們思想的問題。“實行責任製盡管半年多了,他還沒有從這個變化中反應過來———農村的改革如同一次大爆炸,把我們的玉亭同誌震成了嚴重的腦震蕩……失去了親愛的集體以後,孫玉亭感到就象沒娘的孩子一樣灰溜溜的。”“在人們幾乎忘記一切而發瘋似地謀光景的時候,雙水村恐怕隻有玉亭一個人仍然在關心著‘國家大事’。…社會看來不僅不可能恢複到原來的狀態,而且離過去越來越遠了。”當然也通過杜麗麗與古風鈴的關係,揭示了在各種思想大潮的激蕩下,人們的價值觀呈現了多元化的趨勢,傳統的家庭、兩性觀念受到了的極大地衝擊。
《平凡的世界》中的經濟發展。改革開放30年,我國的GDP平均增長9.7%,而世界經濟同期隻有3%左右的增長,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1978年增長了57.5倍,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呢?書中給了我們一個直觀的答案:少平在學校窮到連五分錢清水煮白蘿卜這道菜都吃不起,少安隻不過多留了幾畝豬飼料自留地就被拉到大會上批鬥,還有孫家那間破到不能再破的爛窯......1979年9月的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允許農民在國家統一計劃指導下,因時因地製宜,保障他們的經營自主權,發揮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一些地方官已經發現僅僅在農業經濟上做文章顯然遠遠不夠了,必須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他們以“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為口號,積極支持申辦各種工廠和公司,搞長途販運,建磚瓦廠、小煤窯,並且大力改善農業經濟結構,將單一種糧發展為大規模經濟作物、辦各類養殖業,使得農業以外的其它經營活動和商品性生產迅速發展起來,農民手中有了大把大把的鈔票,歡歌笑語蕩漾在這個西北偏遠的小村,這充分印證了鄧小平提出的著名的論斷———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曆史之上,也在世界曆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取得的成就,近70%歸功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