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製造業投資的資金來源及其變化(1 / 2)

資金是製造業投資發展的推動劑。現代機器大工業從擺脫手工工場那一天起其發展就始終與資金的積累與積聚分不開。製造業投資的不同融資方式,不僅影響製造業投資的成本構成,還由於資金約束力的不同影響資金的使用效果。按照投資理論一般原理,製造業的投資來源包括股權性的資金來源(包括自有資金)和債權性的資金。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製造業投資的資金來源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方麵由於經濟社會的巨變帶來的社會財富的分配格局的變遷,另一方麵也由於經濟體製改革和製造業所有製改革的變化。本章將分析製造業投資的資金來源以及製造業的融資方式的變化情況,討論不同融資方式的效率,並提出優化製造業投資資金來源的建議。

一、融資方式的概念

融資方式是資金供給的來源,它“提供了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渠道,而且影響到儲蓄轉化成投資的效率和質量。融資方式選擇不隻是微觀企業關心的問題,它對宏觀經濟發展同樣具有重要價值,是資源配置方式的一個首要和重要環節”。製造業投資的資金來源,從投資主體角度分析,有內源性資金(包括未分配利潤和股權投資等)和外源性資金(包括政府補貼、銀行貸款、發行債券等)。從宏觀經濟分析的角度,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渠道又包括財政資金、銀行信貸以及資本市場。根據固定資產投資的資金來源不同,製造業投資的資金來源分為國家預算內資金、國內貸款、股票、債券、利用外資、自籌資金和其他資金來源七種。不同的資金來源,首先是資金成本的不同,也就是投資成本的不同,其次就是對投資主體的約束不同,表現在對投資方向的選擇、投資效益的要求以及對投資主體的約束等方麵的差異。因此,融資方式的變化對製造業投資有一定的影響。“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和發展速度的基礎性製約條件是資金的製約,而資金的製約實質上又是資金形成機製的製約。這是經濟增長和發展理論的一個核心問題”。

可見,製造業投資與製造業融資是現代製造業資金運動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麵。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無論是新製造企業的創辦還是原有製造企業的更新改造或擴建,僅憑製造業自由資金積累很難全部承擔,因此,製造業投資之前通常都需要在製造業外部籌集所需資金。製造業投資行為與製造業融資互相影響、互相製約,製造業融資必須以投資需求為依據,製造業投資必須充分考慮製造業融資能力。我國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渠道已經由傳統的國家融資體係向市場化的金融體係過渡,製造業投資的資金來源是通過金融體係的運作得以順利實現的。

目前,中國的融資結構的特殊性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金融機構已經多樣化,金融中介機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結構、金融工具結構、債券和股票結構等正朝著市場化的融資結構變遷;另一方麵是金融體係的整體架構以及配置金融資源的功能和方式還需要按照政府的旨意辦事,而不是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由於貸款利率調整、銀根收緊(信貸控製)、貼息貸款、稅收優惠等宏觀調控政策的改變,會影響到企業的融資成本和投資資金來源,必然會影響到企業的投資行為。企業融資方式的選擇,除了取決於融資成本和風險以外,往往還受融資的難易程度和企業資信的影響。其中,難易程度包括融資的主動性、融資條件是否苛刻、資金使用是否限製、資金償還是否靈活、融資手續是否煩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