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貨幣政策與製造業投資(1 / 2)

貨幣政策是一國中央銀行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所製定和實施的各種管理和調控貨幣供應量及結構的措施的總稱。主要是通過對貨幣和信用的控製調節總需求,並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經濟管理政策。貨幣政策之所以能為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所用,是因為現代經濟是以貨幣形成全社會有效需求的經濟,貨幣是影響幾乎所有的宏觀經濟變量包括產量、價格水平、就業等的重要因素,是經濟得以運行的能動力量。貨幣政策具體地由中央銀行所確定的旨在影響總需求、影響實際經濟變量的方針、策略、操作工具或手段、措施等構成。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工具可分為一般性的貨幣政策工具、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及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其中,一般性的貨幣政策工具有三種,即存款準備金政策、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選擇性的貨幣政策工具和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則種類很多。各國中央銀行可根據本國實際和貨幣政策的目標加以選擇和運用。貨幣政策對實際經濟活動的作用是間接的。中央銀行運用一定的貨幣政策工具,往往不能直接地達到其預期的最終目標,而隻能通過控製某一中介目標,並通過這一中介目標的傳導來間接地作用於實際經濟活動,從而達到最終目標。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必須滿足可控性、可測性和相關性這三個基本特性的要求。貨幣政策的傳導機製是指從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到最終目標的達到所經過的各個環節和具體的過程。對於中國的具體情況來說,選擇的貨幣政策工具不外乎貨幣供應量和利率。

一、利率變化和製造業投資的關係

理論上講,貸款利率的變動直接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對企業投資有較大的影響。

自1997年以後,由於擴大內需的需要,國家鼓勵投資,貨幣政策導向是多次下調短期利率和長期利率,隻是在2004年,為控製投資過快增長,向上做了微調。和製造業投資貸款相關的中長期利率,5年以上的從10.53%降低到6.12%,3~5年的從9.9%降低到5.85%,1~3年的從9.36%降低到5.76%。理論上,從製造業的投資成本考慮,利息支出的減少必然會提高投資收益,引致更多的投資。但是從中國的實際情況看,投資中貸款的多少,不僅和利息成本的高低有關,而且和信貸控製的鬆緊程度以及約束的鬆緊程度密切相關。利用相關年份的製造業投資數據和5年以下長期貸款利率的平均值的變化趨勢關係。

1997年以來,製造業發展經曆了1997~1999年的特定困難時期時,長期貸款利率在此期間基本上是一路下降的,但是製造業投資金額沒有大幅增加,反而是逐步降低的,說明在投資決定的因素中,利率作為成本因素之一並不敏感;企業投資效益和經營狀況的好壞對投資決策更起作用。1999年製造業投資大幅飆升,而利率並沒有明顯下降,因此不可能是該期間的低利率水平誘導了製造業投資的大幅增加。但是從中國的製造業實踐看,隻要投資主體有利可圖,利率的成本約束表現得並不明顯,特別是存在短期超額利潤的情形下,更是如此。實際上在政府調控2003年以來的投資增速過快的經濟手段中,已經通過利率變化傳達了調控信息,可基於中國的利率傳導途徑中非市場化的幹擾以及路徑的暢通性以及有效性還有很多問題,隻是在利率傳導機製以及企業投資決策機製中,還有其他的複雜因素在起作用,也與市場盈利預期相關。所以才有了該指標鈍化或失靈等現象。即便如此,利率大小畢竟是製造業投資成本中的一部分,控製製造業投資的不靈敏性,並不能掩蓋它在激勵和引導製造業投資方麵的重要作用。金融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入,尤其是銀行業改革的逐步完善,隨著金融機構健全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和完善,要求獨立審貸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因此,如果在信貸規模合理控製的前提下,考慮利息支出作為成本的一部分對投資的影響,可以通過差別利率的方式,選擇對製造業投資的支持或限製。對一些特定領域的製造業投資,通過利率因素的支持效果還是很明顯的,比如在技術改造投資中給予優惠貸款利率,就可以增強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的積極性,並切實降低技術改造投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