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調查的問題來自何處(1 / 1)

2010年1月21日算是正式調查工作開展的第一天,雖然有昨天的預調查和之前的集中討論,但無數或大或小的問題還是在調查的進程中顯現出來。

在老師與專家們的眼中,也許我們的問題隻是一個笑話或者無知的結果,但它確實真實而深刻地存在著,影響我們的思維,進而影響我們的言語及舉止。

也許可以說我們並不知道這些問題來自於什麼地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為什麼調查的實際與所謂的標準不一樣?為什麼同樣一份問卷上前後出現的邏輯關係問題會有那麼嚴重,等等,無一而論。

這些也許都是些不大的問題,原因在於我們沒有解決好或根本上就存在誤區,但也許,也僅僅是在那麼一刻我們沒有保持著自己理性的頭腦。理性的頭腦不是所有問題的答案,但卻是解決所有問題所必須具備的首要條件。自然的規律講究和而不同,當然,社會科學的研究也必須得講究和容忍同樣的差別和差異。於設計的問卷而言,研究者總是知道自己想要達到的研究目標以後,才會想到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獲取想要的答案。如此,可以避免思維如天馬行空一般遠離預定目標。但同時,也扼殺了一些閃耀著智慧的觀點。這樣的缺陷,不是幾次預調查就可以解決的。

差異化的存在,也是導致問題存在的一個原因。這不但表現在調查者的個人認知、經驗上,同樣也表現在被調查者千差萬別的各個方麵。任何一個標準的規定,都不可能抹平這樣的差異。因為,這樣的差距是根深蒂固的。對於調查研究者來說,多大的標準與實際的差距是合理與可以容忍的呢?也許所有的調查工作開始之前,這是一個應該首先弄明白的問題。

發展與變化的眼界,也是一個調查研究者應該時刻具備的觀念。偏離了這一點,許多不是問題的問題,就會成為很多人喋喋不休討論的焦點。可對於問題自身,偏離了發展和變化的現實環境,喋喋不休的討論卻不能產生絲毫地影響和導致任何改進。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問題,也不能脫離大的基調。就如個人本身,也無法脫離自己的思維來思考。

言語及此。思緒混亂,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薑禮貌2006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