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在不斷地尋找中終於找到了今天的第二個有效的調查家庭。這一家有三口人,一個老太太和兩個兒子。兩個兒子都在外務工,雖然年齡已不小了,但由於家境不好,也一直都還未成家。因此,他們兄弟兩人一走,家裏就隻剩下老太太了。老太太說,她的丈夫很多年前,在兩個兒子都還不懂事時就離開她,離開了他們。這個家一直是她一個人苦苦支撐著,直到兩個兒子長大能外出掙錢了,她才感到肩上的擔子輕一些。不過,兩個兒子也沒什麼文化,在外麵幹的都是苦力,掙不到幾個錢,因此家境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老太太告訴我們,她有很多美好的回憶,如她年輕時曾經加入了共青團,是當時婦女的代表,還上台為領導表演歌舞。說到這些,可以看出她那年久依存的驕傲與自豪。這位老太太和前幾天見到的其他老人不一樣,她是人老不糊塗,回答問題幹脆直接不拐彎抹角。這讓我感到很愉快。她的思想先進得也讓我有些意外,她說她不願意生太多的孩子,隻要兩三個就行了,就像現在一樣感覺很滿足了。“孩子多了養不起,那是拖累自己,更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這句話是她說的,我很讚同,也很敬佩這位堅強並理智的老太太。
臨走,老太太說下次有機會,等我們再來的時候她給我們唱歌,再給我們講她美好的往事。我點頭答應著,隻是心裏明白我肯定是聽不到了,因為沒有機會再來了。
1月24日,我們離開了長田。說起來還是有些不舍的,畢竟,在這裏和村民們相處幾天,已經很有感情了。不過,心情還是比較好,因為調研告了一個小小的段落。
來到新林,這邊條件比長田好多了。無論是住宿條件還是夥食都特別好,大家都覺得特別幸福。我們還開玩笑說真是鄉巴佬進城了,嗬嗬。要不是晚飯時同學提到那個小孩,我想我的心情肯定會一直好下去。
那小孩真是一個可愛的小精靈,才4歲,聰明伶俐,特別招人喜歡,大家總喜歡逗著他玩,每次看到他都感到特別開心。他有事沒事總喜歡跟著我們班的一位男同學,這位同學還稱他為自己的小弟弟,也喜歡帶著他,帶著他吃飯,給他擦鼻涕,教他學簡單的英文,如“HELLO”、“OK”等,還教了他一些手語,小男孩學會了還表演給我們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倆在一起時總是那麼默契,看起來是那樣的和諧。就這樣相處了5天竟要離開了。我知道他們倆肯定是誰也舍不得誰,如果是我,我也會舍不得離開的。就在昨天的晚上,我們那位同學和小男孩約定,讓小男孩今天來送他,小男孩答應了。今天早上小男孩如約而至,還是他媽媽抱著他來到車旁的。我看到了他,以為我那位同學也看到了,便沒跟他說。誰知,晚飯時才聽他說,一直到汽車開動了,他都沒有看到小弟弟,非常遺憾。當時我的內疚感油然而生,我自責沒有告訴他其實小男孩來了的。
我們那位同學很疼那小男孩,他感歎說,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帶他出去讀書,隻可惜自己還是個學生。他的話讓我很感動,也很難受,因為無論他們的生活多麼艱苦,我們卻隻能感歎,除此我們什麼都幫不了。我隻能希望,他們能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出更好的未來。
我也是來自農村的,也有同樣艱苦的經曆,但通過努力挺到了現在。我也希望,他們能挺過來走得更好。
(楊勝美2007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