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我們去下大壩的車隻能到下大壩自然村,而我們要到田嶺崗去住。
等村裏的人來接我們時,天都開始變黑了,每人帶著行李跟著來接我們的叔叔走,天有點黑了,又要下坡上坡的,路不好走,他們走得很慢。陸璐和我緊跟住叔叔,往後看其他人都掉隊很遠了。我們到達住的地方時,天已經全黑了,大家在坪子上坐著休息,一會兒就吃飯了。鋪好睡墊睡袋,累了吧,洗漱好大家就休息了。
第二天,開始下大壩的起步工作。因為下大壩自然村的農戶比較多,計劃是先做下大壩的,再做田嶺崗,再做鬧漁塘,最後做包包寨,然後掃尾結束。
早飯每人吃過一大碗麵條,就全部動身往下大壩走。昨日我們剛到就是在這邊下的車,對這裏大致有了個方向概念。一開始我們的工作如掃蕩式的進行,從村子的這頭開始往另一頭做過去,如果每戶都有人在家的話,就能很好做完,不至於後來慢慢的一戶一戶的找哪些還沒有做過。當然事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好,經常會有沒有人在家的情況。一開始大家還是把我們先到的好多家分頭做了,散開這樣做過去……
吳師兄、劉麗,還有我全部進了一個家門口,不過裏麵卻是三個戶頭,三兄弟都還住在原來的老房子裏,而且兩兄弟都是一個人單獨住的,年齡已經五六十了。一個老大,一個老三,劉麗做老大的問卷,我做老三的。老三腿腳不方便,有點瘸了,常年都要吃藥,已經五六年這樣子了,也無法種莊稼,就靠點低保過生活。聽他說,他也娶過老婆的,但早跑了都已經有十多年了,原來領養的一個孩子,也於十多年前被領回去了,孤獨一人生活在一間狹窄的房間裏,裏麵亂七八糟的生活用品堆滿了小小的空間。叫叔叔去拿戶口簿來看,他站起來都十分的吃力,還要用拐杖支撐起來,整個身體都是搖晃的,走路也是需要拐杖幫忙才行,問到後麵,還需要他把自己的糧食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的信用社存折拿出來看,看著他慢慢地移動身子,我於心不忍。這樣的生活,想要安享晚年是不太可能的了,隻願他們能有尊嚴地活下去。
我們做好了第一家,還不到吃飯的時間。我們自己吃了點幹糧,又去小賣部買了點東西吃(難得有賣東西的地方)。估計午飯就這樣解決了,接著幹活。又來到一家,看樣子是不錯的家庭。果不其然,原來家中有個大哥是開東風車拉煤的,生意好時,收入還是相當可觀的,調查問卷中知道其一年的收入和開銷都是很大的。如果不出什麼意外事故,生活水平應該是提高很快的。不幸的是,今年才發生一件交通事故,一輛摩托車追尾導致車毀人亡,還好事故原因是摩托車主造成的,沒有刑事責任。不過也要賠償很大一筆損失,雖然保險公司給了多數的賠償,但自己的損失也是蠻大的,就成了這一年最大的一筆支出。所以說,都如經濟學說的一樣,收入可觀的風險也大,這就是成本。一年的油費都要好幾萬,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費用,及常在外的自己的和與人打交道的消費,當然收入也是不錯的,若不計成本,一年的毛收入是有個十萬左右不成問題的。這一家的情況也是相當的複雜,有一個大伯在家,開車這位兄弟有一個哥和一個姐,他的妻子在外打工,戶口也還沒有遷過來,而他哥和嫂遷到貴陽了,但他哥領養的孩子戶口又還在家裏,沒遷走。他姐已經嫁到江蘇了,但現在又在普定縣城生活,其女兒又在外公家生活。太麻煩了,我理了半天才算搞清楚狀況,確實有點暈了。希望你不要讀暈了,哈哈!
做問卷過程中,陳彩和開開也找到這裏來了,大勇和張玉也找到這來了。後來我快做好了,劉麗已經做完了下來找我一起走,本來主人是叫我們一起吃飯的,但他們自己都已經吃過了,而且我們也吃了很多零食,就算了。
時間也到了下午,我們出去轉了一下,看看其他人做得怎麼樣了。每組都已經做好了四五戶,看來今天收工比較早了,遠沒有在長田那麼晚,這就是近的好處吧,不用走很久才到達目的地。
回到田嶺崗,就整理問卷,好交給金老師看看有沒有出錯的地方,好盡快修改。一天的工作就差不多接近尾聲。大家聊天,玩玩就過了一天……
(陳孝顯2007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