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作者:久宜

一個平頭百姓,忽然一夜之間成了名人,他不是歌星,也不是球星,而是一個普通的漁民,真是奇聞呀!

原來,1998年7月30日,印度尼西亞漁民斯蒂努斯·拉哈瑪—— 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人,隻因捕獲了一條魚而名揚四海。魚,海洋裏成千上萬,有什麼稀奇?不,這條魚的確與眾不同,它是6 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的魚——腔棘魚——海洋活化石(圖1)。

這條魚被撈上來以後,在海邊一家餐館的魚池裏存活了17個小時。隨後,印尼、法國和日本的海洋科學家對它進行了仔細的研究,不光給它照X光透視,還做了個CT掃描(圖2)。為什麼如此“大動幹戈”呢?那是因為它是“老祖宗”的“老祖宗”,出現在地球上的年代比恐龍還早。

腔棘魚,也稱“矛尾魚”,由於它的尾鰭有三葉,中間一葉突出,呈矛狀而得名(圖3)。據科學家推測,它出現在大約4億年前的泥盆紀,它們的祖先憑借強壯的鰭,爬上了陸地(圖4)。經過一段時間的掙紮,其中的一些魚越來越適應陸地生活了,變成了真正的四足動物;而另一些卻在陸地上屢受挫折,不得不重新返回大海,在一個安靜的角落,繼續生活。

奇怪的是,科學家在白堊紀之前的化石上發現過它們的身影(圖5),確認世界上曾經有過這種動物,但之後不論是在陸地上還是海洋中,都不見了蹤影。所以,科學界認為這個登陸英雄已經告別了世界,全部滅絕了。然而,1938年聖誕節前,古森船長和他的水手們在南非東海岸捕到了一條長相奇特的魚,連闖蕩江湖多年,見多識廣的船長和老水手都不認識。所以,他們請來當時的博物館館長瑪喬麗小姐,研究和鑒定這條怪魚,並最終命名為腔棘魚(圖6)。

腔棘魚,最奇特的是它雙鰭的運動模式,竟然和人類四肢相似 ,這也成就了它的登陸行為。它不但能呼吸空氣,還是魚類中唯一擁有一個完整功能性顱內關節的魚,顱內關節將耳朵和腦部與鼻腔和眼睛分開來,這樣,它們在進食時,頭的前部可以抬起,一般的魚是萬萬做不到的,那時,它們可是凶猛的“海洋之王”哦(圖7)!

為什麼幾千萬年不見了它們的蹤影呢?

那是因為它們“搬家”了,搬到11 000米深的海底去生活了。大家知道,水深每增加10米,壓力要增加一個大氣壓,11 000米的海底,壓力高達1100個大氣壓,別說人的血肉之軀,就是鋼筋鐵骨,也會被壓得粉碎。因此,6 500萬年前,人們便失去了它們的消息。

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淺水資源越來越少,迫使漁民們逐步到深海區域捕撈,這可能打破了腔棘魚的平靜生活,所以,它們也遊上來,想看個究竟。於是,從2003年至今,坦桑尼亞、肯尼亞、馬達加斯加和莫桑比克等地已先後捕獲了30多條腔棘魚了(圖8)。

腔棘魚,魚類的“老祖宗”,海洋中的“活化石”,它不僅對研究生物進化很有幫助,而且科學家還想從它身上找出陸地脊椎動物的起源等更多的信息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