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港片呈上升之勢?(1 / 1)

港片呈上升之勢?

專欄

作者:列孚

去年10月,原國家廣電總局批準廣東省可自行舉辦電影展等活動。之後,廣東省相關部門極積推進此事。因為地緣、人緣關係,廣東與香港相關部門進行磋商,定於8月19日至25日在廣州舉辦“2013·香港電影展映周”。本次活動由廣東省廣電局與香港電影發展局聯合主辦,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協辦,並獲中影南方電影新幹線、廣州金逸珠江院線和廣東大地院線的鼎立支持。

本次展映影片共有五部,除了《狂舞派》(導演黃修文)已於8月8日在港公映,《過界》(導演劉韻文)、《命運派對》(導演何康、王日平)、《一個複雜的故事》(導演周冠威)和《第一次不是你》(導演葉念琛)均未在香港上映過。除了葉念琛和黃修平外,內地觀眾對其他導演的名字相當陌生。但多部香港電影新片尚未在港上映便在內地公映,這種情形此前並不多見。從主創陣容看,這次獲選展映的影片並不引人矚目,但如果了解到黃修平執導的《狂舞派》在香港未曾公映便大獲好評,人們就不會小覷其他影片的實力了。

事實上,最近香港電影的表現讓人興奮。《狂舞派》是黃修平執導的第三部影片,之前兩部影片反響一般。但這部籌備時間長達四年,講述大學生街舞競賽的影片,卻很好地表現出了香港少有的青春熱情和正能量。全片並沒有所謂“好青年”與“壞小子”之分,更沒有半句說教,直接通過街舞表現香港年青一代的奮鬥精神,充滿激情,神采飛揚,極富青春氣息。影片向觀眾表明,香港電影完全可以靠“本土”魅力讓觀眾喜歡,而非隻有“低俗”噱頭才能賣座。該片讓業界看到,香港有些創作者真正關心在這裏生活的年輕人。而且,全片主演都是第一次拍戲,是從香港3000多名應征者當中挑選出來的。影片的幕後團隊也很年輕,影片的編舞者、音樂創作者,包括說唱者,均由香港年輕人完成。

正在內地熱映的《激戰》,同樣獲得觀眾一致好評,8月13日的2000多場點映場均爆滿,8月15日公映首日便獲近1.8萬場的排片量,占比市場份額的24%左右,遠超同期熱映的進口大片《環太平洋》和熱門影片《小時代2》。

在《激戰》中,林超賢不再隻會追逐飛車,而是通過人物角色刻畫和對人物感情精雕細琢征服了觀眾。影片對父女情、父子情的處理既不煽情也不落俗套,十分感人;同時,影片表現出了港片的一貫的特色:對小人物、普通人的命運傾注了最大可能的關愛;張家輝飾演一個犯有前科的過氣拳王,其表演讓人擊掌叫好。影片情感飽滿,從頭到尾洋溢著濃鬱的人情味和香港電影鼎盛時期的那種激情。

《激戰》《狂舞派》等接踵而至著實令人興奮,一掃去年香港電影靠《低俗喜劇》《一路向西》等低俗之作博取眼球的頹廢之勢,更有力地反駁了“低俗是香港電影的核心價值”的妄言。現在大可高聲地說:表現正能量方是香港電影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