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東非海岸的傳奇
品牌
肯尼亞,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國度。在它的東海岸、印度洋西北部邊緣,不僅有著豐富的古代中國曆史文化遺存,還流傳著當地居民源自中國人後裔的說法。沉睡海底的大型船隻是否來自中國?鄭和的船隊是否來過此地?明代景德鎮官窯瓷器碎片驚現,又說明了什麼?以當前正在進行的中肯聯合考古為契機,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派出一流創作團隊,拍攝了三集高清紀錄片《發現肯尼亞》,讓您知曉中國和肯尼亞之間的曆史交流,了解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關注肯尼亞自身文明的變遷。該片於8月12日至14日,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每晚十點半檔的《魅力紀錄》欄目,與觀眾們見麵。
揭開重重謎團,還原曆史真相
2010年,中國與肯尼亞兩國正式啟動一項聯合考古項目,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肯尼亞國家博物館共同完成對肯尼亞的陸地和水下考古工作,合作項目的經費由中國商務部無償援助,計劃三年完成。據導演李俠介紹,兩國專家在肯尼亞對島內建築和各類文化遺址進行考古發現,並針對肯尼亞境內,海上絲路沿線諸多最有可能的曆史沉船位置進行潛水作業,定點勘察,以確定沉船的準確位置、船體大小等。
“東非海岸一直以來是海上重要的貿易地,中國的古代商船在幾百年前就曾遠渡重洋,將東方的文化帶到這裏,並留下珍貴的曆史遺存,此次中肯聯合考古,正是期待挖掘這些大量的實物證據,豐富人們對於航海史、貿易史以及中非交流史的認識。”李俠表示。
導演陶濤說,此次考古行動是中國水下、陸地考古隊伍首次在境外展開工作,這不僅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考古隊伍的專業水準與成就,同時也講述了輝煌燦爛的古代中國海洋文化。他說:“紀錄片《發現肯尼亞》將全麵記錄這次劃時代的考古行動,以一種現在進行時態,伴隨中肯雙方考古隊探索曆史未知,考古勘察並發掘水下文化遺存和陸上遺址、遺物,解讀中非古代文化交流、經貿往來的一些神秘謎團。”
例如,片中以大量的尋訪和考證,試圖解答曆史之謎:中國鄭和船隊到底有沒有到過肯尼亞,是否真有船員留下與當地人結婚生子?拉穆島上的很多居民相信自己是中國人的後代,他們擁有的祖傳瓷碗是否來自於古代中國?擁有類似中醫治療技法的當地醫師,醫術傳承自於祖先,是否意味著中國醫生幾百年前曾駐足於此?神秘的斯瓦西裏文明是如何發展變遷的?這些問題直接指向肯尼亞的文化曆史,這些謎團也是全球曆史學界研究的熱點。跟隨《發現肯尼亞》的鏡頭,你會發現,攝製組通過實地考古發掘和探索,深入紀錄了肯尼亞人的現實文化生活,依托大量第一手的獨家影像資料,撥開謎團的重霧,還原曆史真相。
頂尖水下攝影,呈現視覺奇觀
在肯尼亞拍攝的四個多月時間裏,劇組與中肯兩國考古專家緊密合作,深入最偏僻的村落,捕捉到了難得一見的鏡頭。例如,極具異域風情的班圖人婚禮,新娘身上震懾人心的紋身圖案,肯尼亞最古老的家譜……攝製組全程采用紀實拍攝手法,深入肯尼亞人的文化生活,努力表現肯尼亞最真實的部落生態、最虔誠的宗教信仰與最標致性的文化樣貌,通過鏡頭深入探尋,發現肯尼亞除國家旅遊形象之外,那些不為人知的現實生活與曆史秘密。
在片中,您還能看到奇幻的水下影像。這些特殊畫麵的獲得,是由國際專職水下攝影團隊完成的。該團隊曾多次參與創作國際紀錄片大片,像《地球脈動》、《人類星球》等。在拍攝《發現肯尼亞》的過程中,他們深潛幾十米海底,全程記錄了中國考古隊發現海底沉船的全部細節與過程。那些考古隊員在水下手持卷尺,丈量沉船鐵錨的珍貴畫麵,那些不借助任何潛水裝置,徒手叉魚的肯尼亞海底獵人,都會令您眼界大開。
配音大師的絕唱
紀錄片《發現肯尼亞》,是由配音大師李易解說的,但誰也沒有想到,這部作品竟成為李易留給世界的絕唱。
作為享譽配音界的大家,李易曾為很多影視作品配音,而紀錄片是他特別鍾愛的一片領域。從早年的《再說長江》、《圓明園》,到近年來的《人類星球》、《南海Ⅰ號》、《春晚》,李易以他渾厚深沉、真誠自然的聲音,贏得了紀錄片觀眾的讚譽。央視紀錄頻道開播兩年多來,李易的聲音出現在頻道熱播的眾多節目中,他和他的團隊,塑造了紀錄頻道高雅端莊的聲音形象。
今年6月中旬,李易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臨去住院之前,他還連續工作了5天,把手邊的工作做完,其中,就包括為《發現肯尼亞》的預告片配音。7月23日淩晨,李易作別人世。《發現肯尼亞》終成他最後的解說作品。
讓我們在《發現肯尼亞》中,再次聆聽李易那飽含深情的聲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