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現場》90分鍾本地民生資訊分為現場、熱點、服務三大版塊,穿插直播互動、話題互動、觀眾參與、短信與互聯網互動、個性與平民主持等多種節目樣式。
朱育鬆認為,民生新聞與互聯網互為一體,如今新媒體手段給了民生新聞新的發展空間,《都市現場》近年來用心經營的微博、微信,讓這檔老牌民生節目煥發了新的魅力。
“以前觀眾遇到問題首先想到是撥打都市頻道的熱線,而現在大家更習慣給我們發微博。”《都市現場》責編龔丹說。由於每天要接聽近千個觀眾來電,都市頻道的10路熱線電話經常處於占線狀態,而微博能省卻等待時間,且能簡潔清晰表達出觀眾的訴求。
今年2月底,一名五歲男童在南昌八一廣場走失,家人在廣場上尋找幾天未果。3月3日,路過廣場的熱心網友通過微博向《都市現場》求助。在核實相關情況之後,《都市現場》通過官方微博發布尋人啟事,被省內外多家媒體、政務微博及名博主轉發。3月6日,南昌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確認男童走失為拐騙案件,並成立了專案組調查。3月7日淩晨1時許,專案組驅車前往福建,5個小時後即將嫌疑人抓獲。“微博不僅開拓了新聞線索,也在某種程度上量化民意,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龔丹說。
在今年4月雅安地震的報道中,《都市現場》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震區嬰兒缺少奶粉的情況嚴重,第一時間將這一情況發布到微博上。微博發布的第二天,有澳洲華僑聯係國內朋友援助了200罐嬰幼兒奶粉,並及時運送到蘆山。隨後,《都市現場》又通過官方微博發布領取奶粉的信息,李開複、薛蠻子等知名人士也在微博上轉發此信息,引發全國網友的關注。
朱育鬆說,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技術的參與,讓民生新聞突破了地域限製。《都市現場》通過對微博的合理運用,加上常年紮根本地緊貼民生的新聞定位、廣泛的新聞觸角和珍貴的新聞資源,使欄目在江西乃至全國保持極高的知名度和號召力。
《都市情緣》
情暖人間
在現代社會,隨著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隨之產生的家庭矛盾、情感糾紛、心理障礙成為許多人麵臨的現實問題,急需傾訴平台進行情感釋放和心靈熏陶。本著平民關懷視角,《都市情緣》以紀實手段還原真實人生,展現都市人的情感故事。
“正在進行時”是《都市情緣》強調的概念,避免了一般情感類節目事件過程被過度安排的現象。從開播至今,《都市情緣》堅持客觀記錄原則,以原生態跟蹤拍攝方式記錄普通人的悲歡離合,具有高度的現實認知意義。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收視環境中,要想脫穎而出,節目必須要有超乎尋常的閱讀引力。”《都市情緣》責編郭誌良透露,欄目製作團隊堅持“故事化表達”,故事構成節目的內核,懸念貫穿節目的始終。這樣的手法最大限度還原了事實真相和人性真貌,《都市情緣》也在事件過程與情感心理兩個維度上都獲得了拓展。
堅持“進行時態”與“故事語態”,讓《都市情緣》在晚間收視最激烈的時段(19:30-20:00)保持收視高位,最近三年平均收視率更在7%以上,市場份額高達20%;與此同時,《都市情緣》欄目的影響力也不斷提高,“有情感問題,就找《都市情緣》”,成為了江西電視觀眾的一個共識。《都市情緣》脫胎於民生新聞,又有著自身獨有的特色,以及將民生、情感有機地結合的方法,成為江西都市頻道對新“民生新聞”的一種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