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九龍杯由來(1 / 2)

九龍杯到底是怎麼回事?

清朝康熙年間,江湖英雄黃三太,也就是大街上賣藝的黃強的先祖,為了和眾兄弟比自己一年裏不平凡的事情,也為了從韃子皇帝那裏謀個一官半職,因此在深山養虎又縱虎驚駕又救駕,從康熙爺那裏得了一件黃馬褂,九龍杯就由這件事被引了出來。

黃三太在河北承德山莊附近養了隻老虎,趁康熙爺每年到承德避暑狩獵的時候把這隻猛虎放到了康熙爺狩獵的必經之處因此驚了康熙爺的聖駕,康熙爺躲閃不及滾下馬鞍,群臣和護衛們守衛不及,眼看康熙爺就要命喪虎口!危難之時,黃三太鏢打猛虎救下了康熙爺,康熙爺見黃三太英雄人物,當下就要行賞。

可惜,黃三太在江湖上赫赫有名,但是不諳官場之道,原本以為自己這救駕之功可以討個封賞,但是如果康熙爺上賞下來的話就說明跟前的這些侍衛大臣都是廢物,因此內裏有人就不滿,成親王格濟就對此極度不滿,所以進言說黃三太帶兵刀見駕有意刺王殺駕,因此不但不能封賞,還應當場問斬。封建王朝,不要說帶刀兵覲見了,平常老百姓未經皇帝允許直視皇帝都被看做是有意刺王殺駕,所以當時就算殺了黃三太也是合理的。

康熙爺左右為難,多虧彭朋和施琅從中調停,因此黃三太將功抵過不殺不賞。康熙爺因為被驚下馬,身上的黃馬褂髒了,因此脫了下來給了黃三太,也沒說個賞字。

雖然沒說賞,但是黃三太還是非常的得意,立馬回老家召集一般老兄弟,說要開一個龍衣會,但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所作所為完全被自己的結拜五弟看在了眼裏。

他的結拜五弟,江湖上有個名號,叫做“塞北韃子草上飛”人稱賽毛遂的楊香武。黃三太武藝高強,但是輕功差點兒,而楊香武則是小巧玲瓏短小精悍,擅長的正是輕功,而且在當時江湖中“四大神偷”排行第二。

黃三太養虎之時楊香武就發現了,隻是不明白黃三太養老虎的目的是什麼,後來發生的事情一件不落的都被楊香武看在了眼裏,因此心裏很是不恥黃三太的所作所為。但是這黃三太不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興致勃勃的要開什麼龍衣會,因此楊香武心裏就憋著氣。

在當天的龍衣會上,黃三太心中得意,因此問在場的諸位自己這一年幹了些什麼打擊了清廷的氣焰。原來,雖然黃三太自己想去皇帝麵前討封賞,但是這些英雄豪傑們對滿人的統治還是有些不滿的,雖然不明著抵抗,但是也絕不會為清廷去做事,更不要說去討封賞了。黃三太豈會不知道這些,所以到最後他拿出黃馬褂來不是誇耀自己得到了皇帝的封賞,而是說自己弄得皇帝狼狽,搶了皇帝一件黃馬褂。

偏偏楊香武對這件事情知道的非常詳細,因此對黃三太是明嘲暗諷惹得黃三太火起,兩人就在龍衣會上你一句我一句的嗆起火來,末了黃三太激楊香武道:“你若是不服,可從皇帝那裏討件東西來給大夥看看,要是比我這東西好或者重要,能讓韃子皇帝著急,我便服了輸,今後永不提這龍衣的事情。”

楊香武的氣性也上來了,當時就和黃三太打下賭,在做的眾位英雄做了憑證,然後楊香武奪窗而走就去想辦法去盜九龍杯。

在坐的眾位英雄裏,有兩位人物不得不提一下,一位是“一粒灑金錢”黃金純,另一位手拿一條紫金降魔杵,有些癡傻呆乜,人稱“鬧海金鼇”的孟金龍,也就是孟長恭的先祖。

就在這之後不久,成親王格濟為討好康熙皇帝,從甘肅淘換了一件寶貝,這件寶貝就是“溫良薄玉盞,透體九龍杯。”

這件寶貝是從誰手裏弄來的,已經無從可考了,現在還是個謎。不過,這件東西可真算是世間少有的珍奇異寶。

在先天八卦門看來,九龍杯的作用自然不必多說,但是僅從普通人的角度看,這也絕對是一件寶貝。首先是材質,純正的新疆和田玉;其次是技術,用的是貼玉的技術,就是在和田玉的外麵又貼了一層非常薄的羊脂玉,為的就是防止和田玉被劃傷,最後的也是最神奇的,是這杯子的功效。

這杯子的神奇之處,一是有冬暖夏涼之能,二是暗九明十八三九二十七條龍。夏天到了三伏天,滾燙的開水進了杯子,端起來喝,這水能涼到心裏去;到了三九寒天,吹口氣都能凍住的天氣裏,冷水倒進杯子裏去,端起來喝,幾乎要燙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