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兒童精神病:用藥和治療的爭議(1 / 2)

兒童精神病:用藥和治療的爭議

■王平

目前,中國一些地方的幼兒園讓無病的兒童服藥防病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醫療行政部門明確表態,這種方式是錯誤的。在此之前,美國則發生了對精神病兒童服藥和診治的爭議。一名4歲幼女死於超量服用藥物,此案在美國引起了特別關注。她是被其父母和醫生謀殺,或虐待致死,抑或是後者的疏忽和撫育不當?同時,由於幼女服用的是抗精神病類藥物,由此又引起了對幼兒是否需要進行精神病診斷和治療的爭議。

兒童精神病的現狀

在兒童精神病中,發病最早的疾病是兒童自閉症,最常見的是兒童精神分裂症、兒童躁狂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等。

不過,國內外對兒童精神病的診斷標準、數量和藥物治療現在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在兒童精神病患者數量上,有越來越擴大的趨勢。

比如,幾年前發表在美國《普通精神病學文獻》上的一篇文章介紹了社區醫院兒童精神病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的兒童的比率從1990年的2.9%猛升到2000年的15.1%。而美國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於2002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則評估,小學階段的兒童隻有7%,或大約有160萬6至11歲的兒童被診斷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美國田納西州的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稱,在1995年至2002年期間,對兒童開出的抗精神病藥的數量每年增加了5倍,現在美國大約有250萬兒童被診斷為精神病。

在中國,兒童精神病的發病率從來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數字,上海的一項調查說,上海兒童有精神衛生問題的占6.0%~12.79%。幾年前一些研究人員對北京中關村地區部分重點小學兒童行為的研究發現,有精神問題和症狀的兒童的比率為18.2%,並且以焦慮、抑鬱等為主。另一組統計顯示,中國17歲以下的兒童、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

迄今,人類對許多精神疾病至今無法認識其根源,對兒童精神病的原因也難以了解,長期以來隻停留在現象描述和對症治療階段。因此,在治療中也產生了許多問題。例如,如何對患兒用藥。在藥物發揮作用的同時,幾乎所有的藥物都有副作用。

現在,美國發生的這起兒童精神病患者過量服藥死亡引起人們不僅僅從醫學,而且從社會、法律、兒童撫養、家長責任等方方麵麵來關注兒童精神病問題。

麗貝卡之死誰負責?

美國一名4歲女孩麗貝卡被診斷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和躁狂症(周期性情緒過度高昂或低落),簡單地說就是躁狂抑鬱狀態(雙相情感障礙)。在過量服用藥物後,麗貝卡於2006年12月13日死亡。現在,這一事件舊事重提。

麗貝卡死亡後,警方馬上進行調查。隨後,她的父母被檢察官指控涉嫌謀殺而被捕,理由是父母故意對女兒過量用藥。

然而,麗貝卡的教師、社會工作者和其他專業人員都懷疑,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麗貝卡的父親邁克爾·賴利和母親卡洛琳·賴利卻聲稱,他們隻是遵照醫囑行事。他們對警察說,麗貝卡在兩歲半的時候就在服藥了。而且麗貝卡的精神病醫師在幾年前診斷麗貝卡的哥哥和姐姐患同樣的疾病時,也對他們使用了同樣強度的藥物。

但是,麗貝卡的老師,包括學校護師和治療專家都告訴警察,他們從未看到過麗貝卡的行為與對她的疾病診斷相符,比如,她沒有攻擊性、劇烈的情緒波動或活動過度。

檢察官則指出,母親卡洛琳故意對麗貝卡使用大劑量的可樂定以使其安靜。卡洛琳的親戚們也告訴警察說,卡洛琳稱可樂定是“高興藥物”和“睡覺藥物”。

麗貝卡的父母不僅認為他們沒錯,而且認為麗貝卡之死的責任在她的精神病醫師。夫妻倆通過他們的律師起訴麗貝卡的精神病醫師木藤加與子開出了超量藥物。但是木藤強烈地否認她在麗貝卡之死事件中有任何關係。但在當地醫學委員會調查時,木藤認同對她吊銷行醫執照。

木藤告訴警察,自麗貝卡2歲起就成為她的病人。她根據麗貝卡的家族精神健康史診斷麗貝卡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和雙相情感障礙。而對麗貝卡的家族健康史的認知來自卡洛琳的自述,對麗貝卡行為的了解也來自卡洛琳的描述,另外木藤也在其辦公室短暫地觀察過麗貝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