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競爭帶來了市場效率(1 / 2)

競爭的概念

眾所周知,船在水中航行有兩種狀態:逆水行舟和順水行舟。逆水行舟時需要克服水流的阻力,此時船走得很吃力,同時需要發動機提供足夠的動能來克服水流的阻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船一般都很難快速行駛。而且發動機的動力稍有不足的話,船就會被水衝到下遊,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為了取得最後的勝利,競爭的參與者們會爭相提高自己的“發動機”的功率,讓自己的船行駛得更快。從另一方麵說,競爭帶來了生產力的提升,從而讓整個市場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不能適應競爭的一方,便會被激流衝下深淵,失去市場。20世紀90年代初,名動中原的春都集團就是因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停步不前以致節節敗退。

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一說起火腿腸,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春都。自1986年生產出中國第一根西式火腿腸開始,春都曾以“會跳舞的火腿腸”紅遍大半個中國,市場占有率最高達70%以上,資產達29億元。然而,僅僅經曆幾年短暫的輝煌,這家明星企業便倏然跌入低穀。最終,春都上百條生產線全線停產,企業虧損高達6.7億元,並且欠下13億元的巨額債務。昔日車水馬龍、門庭若市的場麵,變成了春都人美好的追憶。

相比之下,與春都同為肉類加工企業的雙彙卻在同春都的競爭中後來居上,如今已牢牢占據中國肉類加工企業龍頭老大的寶座。同樣地處中原,同樣是以生產火腿腸起家,兩家集團旗下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其產品商標——“春都”和“雙彙”均分別被授予中國名牌,為何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呢?

作為當時中原地區最大的兩家火腿腸生產企業,春都和雙彙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眾所周知,在同質產品市場上,如果競爭者降低價格,企業必須隨之降價,否則顧客就會購買競爭者的產品,而不購買本企業的產品。1995年底,雙彙率先打起了價格戰,他們把100克火腿腸中的豬肉成分。由85%調低到70%,價格也隨之由每根1.1元調低到9角錢,但仍有10%的產品保持著原來的成分比例及原來的售價不變。由於火腿腸市場競爭激烈,廠家在競爭對手那裏都互設了“探子”。春都的“探子”得到消息,其廠家也開始采用相同策略。雙彙一看春都上鉤了,緊接著又往下調:60%、50%、40%,一直調到15%!價格也降到了最低:一根火腿腸5角錢!雙彙每調一次,春都都忙著跟進,最終,春都牌火腿腸的價格也降到了5角錢一根。但是他們怎麼也沒想到,雙彙火腿腸裏的豬肉成分每調低一次,這種檔次的火腿腸產量就減少一些,由最初的90%變為80%、70%、60%……最後當它的價錢降到5角錢一根時,這種品質的火腿腸僅占10%,其他90%的火腿腸仍然維持在85%的豬肉成分比例及原來的價格上。後來春都醒悟過來了,趕緊恢複“高質高價”火腿腸的生產,但為時已晚——顧客已經不吃春都牌火腿腸了!經銷商也不進春都的貨了!春都高質高價火腿腸的銷售比例調到10%,再也上不去了。春都和雙彙掉了個個兒:雙彙是10%的低質低價產品,90%的高質高價產品;春都是90%的低質低價產品,隻有10%的高質高價產品。春都的市場就這樣被雙彙奪去了。

在與雙彙的競爭中,春都一直被雙彙牽著鼻子走,結果導致企業不斷退步,以致被主要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在這種環境下的命運是不進則退,不進步就意味著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