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商品結構既便於顧客的有效購買,又能提高店內商品周轉率,進而促進銷售額的提高。李濤的店裏除了主營麵食和飯類之外,也供應豆漿、涼菜及各類燒烤,然而似乎後者比前者更賺錢。
媽媽的解釋是:“食品作為庫存停留的時間不同!”
媽媽建議李濤從收益和現金的角度去考慮考慮。
我們平時說的“賺錢”,大抵就是“錢生錢”,跟財務角度所說的“收益”似乎從微妙的語感上來說也有點差別。到底有什麼差別呢?李濤琢磨著。
“考慮這個問題的要點就是利潤與資金量。單看利潤的話,你的主營產品可能要比燒烤之類高,這就會產生感覺上的錯覺。然而如果從占用資金量的角度來看,後者倒是更勝一籌。購置所需的資金,再度轉化為現金收入所需要的時間長短是你理解這個問題的要點。你要明白的是:少量資金反複地來回周轉,賺取的現金收入會更多。你的各類小吃、燒烤等實現銷售的時間短,有可能一日之內就變回現金,而你的主營產品銷售完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而這期間,你的資金就在那裏睡覺呢!”媽媽解釋道。
“這就要看你的商品周轉了。”媽媽回答道。
“商品周轉?”李濤感覺這個詞似曾聽過,可卻想不起來它的意思。
“所謂商品周轉即是指商品從入庫到售出所經過的時間和效率。它可以揭示公司的資金周轉情況和商品的暢銷程度,如果商品周轉率低說明公司的商品資金積壓嚴重,就應該找出原因並加以改進。”
“衡量商品周轉水平的最主要指標是周轉次數和周轉天數。周轉次數指一年中,庫存能夠周轉幾次,其計算公式為:周轉次數=銷售額/平均庫存,平均庫存=(期初庫存+期末庫存)/2.周轉天數表示庫存周轉一次所需的天數,其計算公式為:周轉天數=365/周轉次數。”媽媽停了停,接著說道。
“商品周轉率主要是針對店裏的銷售商品進行分析的。你知道什麼是‘二八法則’嗎?”媽媽突然問。
李濤順著媽媽的思路,回想起自己曾經讀過的“二八法則”,這個對自己來說並不陌生。1897年,意大利經濟學家帕列托在對19世紀英國社會各階層的財富和收益統計分析時發現:80%的社會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裏,而80%的人隻擁有社會財富的20%,這就是“二八法則”。“二八法則”反映了一種不平衡性,但它卻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
在商品營銷中,商家往往會認為所有顧客一樣重要;認為所有生意、每一種產品都必須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機會都必須抓住。而“二八法則”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存在這樣一種典型的不平衡現象:80%的成績歸功於20%的努力;市場上80%的產品可能是20%的企業生產的;20%的顧客可能給商家帶來80%的利潤。遵循“二八法則”的企業在經營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關鍵的少數顧客,精確定位,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的普爾斯馬特會員店始終堅持會員製,就是基於這一經營理念。
“在這裏,”媽媽接著解釋道,“二八法則就是指20%的商品實現了80%的銷售,通過周轉率的測算可以更準確地把握20/80商品的庫存,從而不會浪費資金到庫存積壓上麵。通過對商品的周轉率的分析,還可以分析出門店商品結構、品類優化等問題,並且對人效、平效也可以進行很詳細的分析。”
“那麼,怎麼才能提高商品的周轉水平呢?”李濤接著問。
“提高商品周轉水平是一個係統工程,其核心是兩個內容。其中一個是有效的商品評價體係,如進行2/8分析或ABC分析,進行商品的汰換,剔除滯銷品;采用商品貢獻率比較法(商品貢獻率=周轉率×毛利率)衡量商品的重要程度;通過品類管理技術的應用來改善商品結構,加強庫存管理等。另一個是提高供應鏈的速度,包括建立完善信息管理係統,提高效率;努力實現快速反饋,加快銜接速度;加強物流配送能力,提高周轉效率。周轉加快直接關係到資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同時庫存也會減少,費用也會降低。”媽媽接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