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二進圍城(1 / 2)

第三十五章  二進圍城

回到家已是小年了,即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日。重新的相聚,重新的生活,文博很珍惜、也很在意。

接下來的幾天,一家三口到文博老家的鄉間走了一遭。怡凡聞聽了許多曾有過一麵之緣的親鄰,已與世長辭。他們還年輕,可他們已經走了。她更親眼目睹過文博的奶奶,臨終前後的一幕幕。真是感慨萬千。怡凡探望了死者的老母親,傾聽了老母親絮絮叨叨的舍不得和放不下。她沒有同情和憐憫,更沒有傷感,她對於他們有的便是勸慰和開導。因為她覺得人死如燈滅,燃盡了油燒到了極限便會滅,自然的來臨便會自然的消亡。活著的人隻知道哭天抹淚怨天憂人,可誰又知道?對於死者來說,也許是一種解脫,也許是一種歸宿,也許是生死輪回的又一次生命的延續......

人世間有什麼是舍不得放不下的?沒有,一切都是虛無,一切隻不過是一種幻影和假相。父母、丈夫、子女以及朋友們,一切的人都是她人生路上的一個個伴兒,隻有緣深緣淺的區別。眼下她能做的便是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一個角色應該擔當的義務和責任。讓活著的人,都感受到因她在存在而產生的幸福和無遺無憾。她總也認為,一切的執著都是一種徒勞和作繭自縛。

從鄉間回家後,怡凡除了寫作便是練習書法,她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文博總也柔情地說話,柔情地相伴;總也把怡凡在乎個沒完沒了,他總是擔心怡凡會再次離開他……他把怡凡捧在手心又怕化掉,他也許因為太在意了。總也因為怡凡的某一個不耐煩的表情和態度,而莫名的吃醋、莫名的生氣。

怡凡則用愛來解釋一切,她的一切做法都是因為有愛。她把愛擴充成廣義的愛,愛愛人,愛親人,愛朋友。關愛需要愛的人,關愛值得愛的人,隻有愛著才能使怡凡快樂。她用愛來化解一切的煩惱和憂愁。她把心中流淌著的愛通過寫作表達了出來,她有了一種想回報社會的願望。她散盡錢財,請老師同學和朋友們通過吃飯的形式聚聚,或者利用工作之便,給大夥兒送上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好讓大夥兒過一個愉快而又詳和的中秋節。每每送完一份子葡萄美酒和夜光杯,怡凡便有一種福至心靈的成就感。每每此刻,唐朝詩人王翰的一首詩涼州詞,便在她的腦袋瓜子裏流了出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瑟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人征戰幾人回?”

做完這些,怡凡便停了手機,斷了和外界的聯係,做回了賢妻良母,過著平淡而又舒適的日子。小說寫了五萬字,手頭也有了餘錢。

文博每天則“二十個吻”和“我愛你”不間斷。他說:“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身心的健康,是在做一種有氧運動。”

怡凡膩了,她有了一種被過分關注的累和壓力。便希望著能喝醉,借酒澆愁。她和表姐去了灑吧。醉眼朦朧中,怡凡回到家,露露正蹶著小屁股把木地板擦得鋥亮,文博則把屋子打掃得一塵不染。怡凡看到此情此景,酒醒了一半。但她的內心依舊是孤獨的,又開始不規則的失眠。

文博調理著飲食,讓怡凡少喝純淨水,少吃油炸的食品,以防得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