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麵色不愉的父親,滕文俊(好友騰文俊客串)揮手屏退了想要前來伺候的仆人,自己上前將付錢的朝服換下,換上一身居家的常服。看著居然已經生出了白發的父親,滕文俊心疼的掉了好幾滴眼淚。
第一次沒有責備兒子這副小女兒的姿態,滕斌也是歎了口氣,現在的大武王朝真是多事之秋,榆林國占了兩個州後,周邊諸多小國都蠢蠢欲動。其實兩個州的淪陷大武王朝還受得了,但讓大武王朝大受打擊的是,居然連呂廣這樣的名將都投降了,而且傳來的消息說,榆林軍根本就沒有打幾場硬仗,大部分的城池都是直接投降,抵抗的也沒撐多久,哪怕是台安那樣的州城一天不到都陷落了。
“你在兵部供職,最近的消息應該也很清楚吧。”將手裏的茶碗放下,滕斌緩緩說道。
“沒有一個好消息,而且大夏那邊也調動頻繁,據說大夏要以衛王李瀾為帥統兵攻伐我大武了。”想起最近的一份公文,滕文俊說道。
“‘血狼’李瀾啊,不知道我大武可還有人能擋住他的兵鋒?“
”難道李瀾就那麼可怕?“滕文俊驚疑的問道。
”大武也算名將輩出,算上折在了大梁的鄭缺、丘栗,大武已經有五個名將死在李瀾的手裏了。當年除了司徒羽,沒有人能在李瀾手裏討得了好。“
“父親,為什麼我們叫李瀾為‘血狼’?”
“李瀾用兵擅長的是正兵之道,不論兵多兵少,他從來就是按自己的打法打,而你還不得不被動適應他的打法。而這,就是李瀾的高明之處,你一旦按照他的打法打,他就會像一匹草原上的惡狼一樣,隻要你出現了一絲破綻,他就露出獠牙在你身上狠狠咬下一塊肉,也許第一下不疼,但是你破綻漏多了……呂廣走之前特地跟我說了他們在離江失敗的經過。呂廣說回軍的路上,他仔細的想了想,發現李瀾到了離江後,所有的作戰都是按照他寫的劇本來打的,而且那些被夏軍俘虜放歸的將士也都說了。當鄭缺以雪為城企圖阻擋梁夏聯軍進攻時,卻發現李瀾早就準備了大批的攻城器械,這就說明鄭缺的雪城早就在李瀾的預料之中了,也就是說,我軍的撤退他早就預料到了。鄭缺的穩重與知進退是很有名的,隻要發現沒有取勝的機會,鄭缺就會立即退兵,而且幾乎可以說都是全身而退。但是在李瀾的攻擊下,鄭缺卻沒有這個機會了。”
想起那些將士的訴說,滕文俊也沉默了,良久才道:“難道我大武現在就找不出一員可以抵擋李瀾的將軍嗎?”
“文俊,我問你,如果你將你的對手擊敗了,而你的手裏有一支強悍的精騎,對手的人數少於你,你會怎麼做?”
“這還用想嗎,父親?當然是將騎兵派去阻擋敗兵的退路力求全殲,等等,李瀾好像是……”滕文俊突然想起了什麼。
“一般的人都會這麼想,鄭缺也走入了這個誤區,所以最後他戰死在了大梁,這就是‘血狼’,一旦被他找到了致命之處,就是死。明白了嗎,兒子?“滕斌語重心長的教育道,這個兒子沒有自己的政治天分,但喜歡軍事,而且才幹也不差,雖然有些看法很是幼稚,但起碼還是有根有據的,如果能得到曆練,就算成為不了名將,守禦一方還是可以的。
”父親,朝堂上有出兵收複那兩個州的打算嗎?“
”有,但父親以錢糧不足阻止了。“
”父親,這是為何?“
”兒啊,你想一下,出征大梁的將士士兵幾乎都被裁退了,有品級的將軍都被發配了,發配到哪了你在兵部就不知道嗎?“敲了一下兒子的腦袋,滕斌真的有時覺得這個兒子在政治上太不開竅了。
”可是他們為何要投降?大武軍的驕傲就不要了嗎?'
“他們出生入死沒有辜負國家,而國家卻辜負了他們,尤其是鄭成,兩個兄長早年戰死,現在父親也戰死了,可當今陛下是怎麼做的。要知道如果不是鄭缺當機立斷,進攻大梁的兒郎能不能撤回來都難說,如果你是鄭成,你不會心死嗎?”想到鄭家的下場,再想想司徒羽,滕斌也是不住的唏噓。
“父親,明日上朝您將如何應對?”
“如果是收複被榆林攻陷的兩個州,為父會力阻,如果是選人應對大夏的進攻,為父會一言不發。”
“為何?”
“榆林雖然是小國,但真正論起軍隊來說,榆林的士兵不在大武之下,甚至榆林的騎兵還在大武之上,隻比大夏差一點點而已。如果我大武王朝精兵猛將尚在,陛下要收複這兩個州為父肯定讚成,但現在……難。至於應對大夏進攻,以現在大武朝堂上武將的水平,誰去睡死,為父就懶得說話了,免得落下一個識人不明的名聲。”滕斌搖了搖頭,成泰對軍隊清洗的惡果已經表現出來了,兵無精兵,將無好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