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止戈為武(七)(1 / 2)

謝淵的父親年輕時曾周遊天下,喜歡收集各類神兵利刃,尤其是強弓硬弩,所以對應的,也收集了各種五花八門的箭簇。

而之所以會收集到五花八門的箭簇,也跟弩有很大的關係。弩在軍中的普及,直接的後果就是弓的地位迅速下降,尤其是瘦弩和夾弩出現後,弓的地位越發黯淡。畢竟訓練一個弩手比一個弓手要容易的多,更重要的是,弩兵可以在戰場上連發二十箭都行,但一個弓手連發十五箭後基本上就得去休息了。反正趙雲是在驍騎軍中做過實驗,驍騎軍的將士用三石弓,最多可以發三十箭,但四石弓就最多隻能發十箭了,而如果用騎兵弩,隻要有箭,基本上體力還是跟的上的。唯一的缺點就是,騎兵弩的殺傷力還在兩石弓之下,如何能入趙雲的眼。

”隨著弩的普及,弓就慢慢的退出了軍中,後來各國在嚴禁弩流入民間的同時,放鬆了弓的管製,然後就是遊獵的興起,最後就成了現在看到的箭簇的樣子了。“謝淵道。

”一千個鐵匠,有一千種造箭的辦法,根本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而且弩能用的箭,弓也能用,但弓用的箭,弩就不一定能用了。“趙雲苦笑道,開什麼玩笑,要知道弩箭和弓箭的差別可不是一點兩點,弩箭的箭杆更粗也更堅韌,相對來說也較短,弓箭的箭杆則比較細長。但相對來說,弩箭用弓來射也不是不能接受,缺點就是失去了一部分弩箭的優勢,但弓箭用弩來射搞不好半途會打橫飛。

薛仁也知道趙雲說的是什麼意思,將手裏的弩箭往地上一丟,心頭卻是放鬆了不少。畢竟對於重甲兵種而言,弩就是他們最大的克星,夏軍強悍的腳蹬弩陣雖然犧牲了射速,但殺傷力和射程卻是強悍無比,就是勇騎軍那樣的重甲部隊都不敢從正麵攖其鋒。也許有人說,殺傷不夠可以用數量來補,但夏軍早就做過實驗了,不是強弓硬弩,百步之外根本就拿夏軍的魚鱗甲沒轍,也就說,三石以下的軟弓和腳蹬弩以下的弩夏軍幾乎可以無視。

也正是用了大量的弩箭做實驗,夏軍在隨後的軍改中也就將不如腳蹬弩的全都扔進了塵土裏,沒有殺傷光有數量有什麼用。隨後的一係列征戰中,直接前突的夏軍腳蹬弩兵用他們那狂暴的箭幕告訴了敵人,就算在你們的弩箭的射程裏又如何,射不穿我們的甲胄就等著被我們橫掃。

梁林總算接應到了梁青,還好,仔細看去,步兵的傷亡似乎並不是太大,但當最後將殘兵敗將全部收攏後,梁青卻有點想吐血。步兵的損失梁青並沒有放在心上,畢竟步兵補充起來還是很快的,但八萬騎兵最後連兩萬都不到就不得不讓梁青從心窩裏發疼了,要知道這可都是按照夏軍的方法這些年裏辛辛苦苦練起來的精銳啊。

相比較梁青心疼騎兵的損失,梁林則更是心疼戰馬的損失,要知道大梁本國的戰馬不行,從大夏找一匹馱馬出來都能比大梁的戰馬要好。要知道大梁最精銳的三十萬騎兵的戰馬可都是從大夏引進來的,一下子丟掉了六萬騎兵的戰馬,那折算成的銀錢才是真讓人難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