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十三行:壟斷性質的專業貿易公司
如果以十三行的興起看作是粵商群體被認可的標誌性事件的話,那麼粵商群體的誕生也就和專業化與壟斷經營直接聯係在了一起。自秦代起,中國的對外貿易時開時禁。清康熙年間,中國經濟繁榮程度前所未有,康乾盛世曾讓世界矚目。為顯示泱泱大國的昌盛國力,康熙皇帝撤除明朝以來的禁海令,實行開海通商政策。廣州由於地處南疆,既有久遠的國際貿易習慣又遠離政治中心,自然成為了開海通商的重要口岸城市之一。開海通商後日益頻繁的國際商業交往使得商人從貿易中獲得了大量的利潤。清政府一方麵覬覦這一利潤,另一方麵雜亂無章的貿易市場也產生了規範貿易行為的需求。於是在1685年,中國曆史上最早的官方壟斷性質的外貿專業部門——廣州十三行應運而生。它是清政府設立在廣州口岸的特許經營進出口貿易的洋貨行,是具有半官半商性質的外貿壟斷組織。需要指出的是,十三行隻是對當時政府屬下的廣州貿易組織的統稱,並不代表具體的數字。自此之後170年,遠離帝京的廣州商埠,以其特有的商貿文化底蘊,與紫禁城內的皇家生活結下不解之緣,被譽為“金山珠海,天子南庫”。
1757年,乾隆皇帝出於“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賜英吉利國王諫書》)的思想,對繁榮的國際貿易景象產生了憂慮。此時,由於稅收上的優惠,英國商船在浙江寧波一帶的貿易量迅速增加。同時由於商貿口岸較多,走私和賄賂事件也開始增加。麵對各通商口岸蜂擁而至的外國商船,乾隆從江南巡查回京後,決定在全國實行防範洋人、隔絕中外的閉關鎖國政策。他宣布撤銷原設的沿海各關,僅留廣州海關(粵海關)對外通商。作為粵海關屬下的國際貿易交易場所,地處西關的廣州十三行成為大清帝國唯一合法的外貿特區。中國與世界的貿易自此全部聚集於此。直至鴉片戰爭為止,十三行獨攬中國外貿長達85年。乾隆的這一政策從主觀上看是不利於經濟發展與對外交流的,但客觀上卻幫助廣州洋貨行迅速發展。得天獨厚的政策環境,造就了南粵曆史上令世人矚目的經濟文化輝煌時代。洋貨行的命運也就與清王朝興衰緊密聯係在了一起。此時粵商的專業化性質,可以說得到了空前的加強。
對外貿易鎖定在粵海關之後,廣州口岸洋船聚集,各國商賈使節往來不絕。來自南洋、歐洲和美國各國的商船,借著太平洋的季風,每年五六月間泊靠廣州港,帶來異地的工藝品、土特產和工業品,在十三行商館卸貨交易後,帶著中國特產的茶葉、瓷器和絲綢等貨物,於九十月間乘風回歸。這就是18、19世紀中國的對外貿易景象,也是當今每年在廣州舉辦的春秋兩季“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的雛形。
在專業壟斷性質的暴利麵前,十三行想的隻是如何聯手控製市場,如何與政府官員搞好關係以更安穩地經營下去。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產生多元化經營的動機和理念。而從世界商貿的眼光看,獨口通商實際是一種對貿易的束縛,提高了社會的交易成本,扭曲了社會資源配置。
1.1.2 從專業貿易企業到財團經營
但是,采取專業化經營並不意味著十三行不對外投資。相反,不少十三行商人憑借其豐厚的資金實力,使貿易行兼具著錢莊或投資公司的性質。十三行商人有一定準入條件,最重要的條件就是足夠富有。1686年春廣東巡撫李士禎在廣州頒布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實”之人,隻要每年繳納一定的白銀,就可作為“官商”承擔相應的對外貿易業務。這一公告的初衷是為保證洋行經營的實力並以此保障對外貿易的信譽,但也使得十三行商人能夠將充裕的資金與壟斷的環境相結合,從而加快了資本積累的速度。十三行商人從此與兩淮鹽商、山陝商人一同,被稱為清代中國的三大商人集團(粵商、徽商和晉商)。在資金高度充裕的情況下,許多十三行商人紛紛辦起了錢莊並對外投資,成為以貿易業務為基礎,投資業務為補充的超級大財團。
十三行商人是當時中國最富有的商人群體。在這些豪商巨賈中,以潘、盧、伍、葉四大家族為最,他們事業興旺、生活奢靡、錦衣玉食、園宅華麗。廣州十三行街當時的繁華景象可媲美今日之“華爾街”,大的商號擁有資產上千萬銀兩,出現了一批世界級的豪富。洋行巨頭之一潘氏家族的豪華別墅臨廣州珠江而築,堂皇氣派,欽差大臣、總督巡撫及外國使節常常在這裏會晤。伍家豪宅位於珠江河南,有水道直通珠江,與潘園交相輝映,是一處大型的園林建築,可與《紅樓夢》中的大觀園相媲美。
伍秉鑒掌控的怡和行也是洋行巨頭之一。伍家資產在1834年約有2600萬兩白銀,被當時的西方人稱為“天下第一富翁”。2001年,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將伍秉鑒評為千年來全球最富有的50人之一。在經營方麵,伍秉鑒依靠超前的經營理念,在對外貿易中迅速發財致富。他同歐美各國的重要客戶都建立了緊密的聯係。1834年以前,伍家與英商和美商每年的貿易額都達數百萬銀元。伍秉鑒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債權人,東印度公司有時資金周轉不靈,常向伍家借貸。伍秉鑒不僅富甲天下而且為人慷慨,曾對實在無錢還債的債務人當麵撕毀借據。正因為如此,伍秉鑒在當時西方商界享有極高的知名度。當時的歐洲對茶葉質量十分挑剔,而伍秉鑒所供應的茶葉則被英國公司鑒定為最好的茶葉,標以最高價出售。在美國凡帶有伍家圖記的茶葉,就能賣得出高價。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但凡裝箱後在箱上蓋有伍家戳記的茶葉,就能在國際市場上賣出高價。在產業經營方麵,伍秉鑒不但在國內擁有地產、房產、茶園、店鋪等,而且大膽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進行鐵路投資、證券交易並涉足保險業務等領域,使怡和行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跨國財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