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高風險下創業板市場的生存之道至關重要:一是要合理評估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與風險;二是要理性預測創業板公司的發行和上市風險;三是充分認識創業板二級市場的交易風險。
隨著中國創業板市場首批28家公司的集中上市交易,擺在廣大投資者麵前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如何參與創業板二級市場的投資與交易呢?在投資與交易過程中還應當注意點什麼?也就是說,如何才能避免參與一場“鴻門宴”?尋求高風險下創業板市場的生存之道至關重要,主要有三大生存法則。
(1)要合理評估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與投資風險。
如今,媒體一直在鼓噪納斯達克市場中微軟、英特爾、蘋果等成功案例,這很容易讓人忽視創業板市場所潛藏的巨大風險。上世紀90年代網絡泡沫破滅時,有多少創業板上市公司在輝煌之前就已匆匆謝幕(退市),導致無數投資者的“血本無歸”。
對投資者來講,眼下可能要更多關注創業板上市公司自身存在的風險,這主要包括:
① 技術失敗風險。因為新技術能否升級換代和經得起市場考驗、產品生命周期長短,都將影響技術的產業化的成功與否。
② 經營風險。在創業板公司中,普遍存在著過於依賴單一產品或單一客戶群體等問題,經營模式過於單一潛藏了很大的經營風險。
③“輕資產”的風險。創業板公司一般沒有足夠的資產作為抵押物,一旦經營出現惡化,往往很難渡過難關,甚至還將麵臨退市。
④ 經營業績易出現大幅波動。由於這些公司的存續時間較短,缺乏可靠的業績比較基準,經營業績容易出現大幅波動,從而會影響公司股價波動。
由於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自身風險釋放有一個過程,這需要我們“靜待其變”。所以,在做出投資決策之前,合理評估投資這些公司的機會與風險,這是最首要的生存法則。
(2)要理性預測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發行和上市風險。
事實上,創業板市場的風險還體現在上市公司發行和上市環節上。
首先,高發行價和高市盈率風險。從28家公司發行情況來看,平均發行價25.43元/股,平均發行市盈率(攤薄)55.7倍,發行價和發行市盈率遠遠超過了2009年中小板20多家IPO公司水平。
其次,發行人淨資產急劇增加,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盈利能力很難保持同步增長,這將導致發行人淨資產收益率(ROA)等盈利指標下調。
再次,高市盈率導致募集資金遠超計劃,創業板公司將麵臨資金管控能力和投資衝動的雙重考驗,其監管風險不容小視。
鑒於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發行市盈率非常高,維持高市盈率就必須獲得企業高成長性的有力支撐。從某種程度上講,高市盈率將遏製部分公司股價上市後的上行空間。
因此,這些創業板上市公司還未上市就已暗藏了一定的發行和上市風險。仔細評估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發行和上市風險,是回避風險的又一生存法則。
(3)充分認識創業板二級市場的交易風險。
創業板市場固有的風險還表現為包括首日上市交易炒作在內的市場爆炒、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等,這些都是創業板市場交易過程中麵臨的潛在風險。
因此,投資者參與創業板二級市場交易時應當做好功課,盡可能回避交易風險,調整交易策略。
①要認真閱讀招股說明書。特別是要重點閱讀招股書的首頁、重大事項提醒、風險提示等內容,了解創業板上市公司所屬專業、行業及其競爭優勢,避免買賣那些“看不懂、不了解”的公司。
②要熟悉創業板的交易規則。其中,包括創業板上市公司首日上市股價監控規則。對廣大投資者來講,特別需要關注的是,與納斯達克市場一樣,中國創業板市場也將實行直接退市製度,這就意味著有的投資者將可能“血本無歸”。
③在投資策略的選擇上,建議先以“觀望為主”,謹慎參與。千萬不要一味地想抱個金娃娃,而是要多看到創業板市場存在的風險。
盡管創業板上市公司可能存在著較多的投資機會,但我們還應多關注其潛藏的投資風險。就目前而言,投資者仍應以謹慎為主,不要被絢麗的財富神話所迷惑,堅持合理、理性的投資篩選原則,這是在創業板市場投資交易中立於不敗之地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