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創業板起航,三大“暗礁”不得不防(1 / 2)

2009年10月23日,籌備十年之久的中國創業板在深圳鳴鑼開板。但投資者期待萬分的創業板卻存有三大隱憂:注冊成立了15~16年的公司還能算創業企業嗎?本想融資1個億卻超募了幾倍回來,來錢如此容易企業家還會保持創業激情嗎?年成長率低於30%的占三分之一,創業板企業成長率堪憂,未來還具備爆發潛力嗎?

一級市場定價過高,超募太多,多位專家學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注意暗礁、理性投資”。

隱憂一:“到底是創業,還是創收?”創業板公司名不副實

從28家創業板公司成立時間來看,成立10年以上的企業達到12家,而成立5年以下的企業隻有不到5家公司。“到底是創業,還是創收?”——不少關心創業板的投資者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

根據管理層對創業板公司性質的描述,上創業板的公司應該具備“規模小、成長性強、業務模式新、業績不確定和經營風險高”等幾個特色。然而從即將與投資者見麵的28家創業板公司的情況來看,他們顯得是那麼名不副實!

例如首批創業板公司漢威電子和吉峰農機,它們可以算是此次上市28家公司裏的“大哥”!資料顯示,漢威電子創立於1998年,是專注於氣體傳感器、檢測儀表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河南省百家高成長型民營企業、製造業信息化示範企業。從成立時間來看,公司已經有11年的成長經曆,早已過了創業期,公司董事長任紅軍以及董秘劉瑞玲更是於公司成立初期就跟隨公司奮鬥至今;而吉峰農機成立的時間就更早了,該公司始創於1994年,正式運營於1998年,2008年完成股份製改造。公司主要從事國內外名優農機產品的引進推廣、品牌代理、特許經營、農村機電專業市場開發,同時開展泵站及節水灌溉工程勘測設計、設備供應、安裝施工等業務。

像漢威電子以及吉峰農機這樣成立於2000年以前的公司還有很多,這些過了創業期,業績較穩的公司就算在中小板上市都不為過,如今“搶占”創業板,實在讓人感到有些擔憂,不知未來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又會是怎樣的情景。

“專家視點”

張翔:或體現了管理層對創業板的嗬護之情

國都證券分析師張翔表示,之所以有這樣的企業上市,或是管理層從謹慎、穩定、增加創業板成功率的角度考慮,所以才選擇一些比較成熟的企業,從而降低市場投資的不確定性風險。

“從實質看這樣的公司的確渡過了發展初期,與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本質有所不同,但是企業究竟處在哪個發展階段本身並不能用時間限定”。張翔表示,比如吉峰農機就有很多分析認為仍具有高成長性,但投資者應該謹慎選擇。

隱憂二:圈錢太容易,還會有創業的激情嗎?

當首批創業板10家公司確定發行價之時,創業板便戴上了一頂新帽子,即高發行價、高市盈率以及高市淨率的“三高”帽。募集資金遠遠超過了原來預計的金額,專家學者對此都表示這是個極大的隱憂。

據數據統計,2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本次預計募資總計67.36億元,但按實際發行價計算,募資金額卻達到驚人的154.78億元,超募資金高達87.42億元。其中,神州泰嶽實際募集資金18.33億元,成為最大贏家,而愛爾眼科、紅日藥業以及上海嘉豪等多家公司超募金額占其預募資金比例則超過150%。

據資料顯示,神州泰嶽近三年的經營情況卻很一般,該公司2006年、2007年兩年的淨利潤均未上億元,而2008年也僅有1.2億元的年淨利潤,今年情況則稍好,上半年實現淨利潤為1.17億元,從公司的盈利情況可以看出,神州泰嶽再奮鬥10年也許都得不到如此龐大的資金!

“專家視點”

呂隨啟:錢來得太多、太容易,如何使用是個問題

北京大學證券研究所所長呂隨啟則表示,一家企業突然之間多出了如此之多的資金,“十年創業還不如一夜之間得到的資金多,關鍵是多出來的資金的去向問題,這應該值得高度重視,否則可能造成不良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