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每日經濟新聞:創業板十年苦戀企望百年好合(1 / 2)

從1998年12月原國家計委提出“盡早研究設立創業板塊股票市場問題”,首次提出“創業板”這個概念起,到今天創業板正式上市交易,恰好整整10個年頭。而創業板這個名稱,也經曆了“創業板—高新技術板—二板市場—創業板”的激烈爭論與複雜變遷。

在這長長的10年裏,中國證券市場從當初混亂的“蠻荒時代”到如今的“規範發展”,走過了一條多麼驚心動魄的道路。而創業板也在10年的激烈爭吵中,在股市大牛大熊的劇烈起伏中,一路蹣跚走來。

這等待中的10年,不是一個偶然的整數數字,而是在主板市場股改完成,市場綜合治理、券商綜合整治、基金規範治理都已經階段性結束的前提下,在一個已經相對“明淨的股市天空下”,創業板市場自然而然曆史性地瓜熟蒂落。

2009年10月30日,將作為中國資本市場裏程碑式的一天被載入中國證券發展史冊。因為至此,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終於成形。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股票代辦係統(場外櫃台市場)四板同場爭輝,共同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的資本支撐。

然而,投資者在為中國資本市場歡呼的同時,也在深深地關注著創業板的前景:

創業板市場會如何運行?

創業板會給資本市場、給投資者帶來什麼?

創業板十年的苦戀,“婚後”能否百年好合?

投資者的關注和擔心,並非毫無緣由。從近兩個月創業板發行來看,發生了很多令人憂慮的事,讓人們看到了在創業板這場異常豐盛的財富盛宴後麵,隱藏著的諸多不和諧因素。

創業板,顧名思義應該是創業企業的搖籃,可是,在首批28家公司中,我們看到了一些成立長達十多年的“胡子拉茬”的中青年企業。一個企業的有效生命到底會是多久,暫且不去評價,但是,如果一個成立十多年的公司,仍然還在“創業”,那怎麼說也有“老頑童”的感覺。就像一個20歲的小夥,卻仍擠在幼兒園的孩子們中間去聽課,目的和動機,確實不得不讓人生疑。

28家創業板公司IPO如此奇高的市盈率(平均發行市盈率接近60倍),如此奇高的發行價,讓人們瞠目結舌。在機構的詢價中,有的詢價機構報價甚至高達120多倍市盈率,如此放衛星的報價行為,其中到底隱藏著什麼利益鏈條,明眼人一看便知。問題的關鍵還在於,公司的成長,是否能夠支撐這麼高的市盈率。這麼高的發行市盈率的股票,投放到二級市場上時,後果將會如何?相信市場會根據市場自身鐵的法則,用時間來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