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個開放的聚寶盆,同時也是個絕情的無底洞。在這個市場中,每天都有數量龐大的人群活躍在其中,不停的對這個市場進行分析、預測、研究、計算等等,而且樂此不疲。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感覺自己都是淘金者,就像19世紀美國的舊金山。
股市是個能讓人充滿幻想的地方,她的魅力不在於她能給你什麼,而在於她將能給你什麼,未知與不確定是股市最吸引人的地方,這種朦朧飄忽的感覺沒人能夠抗拒。不過感覺再美好也隻是感覺,當我們麵對現實的時候,不得不痛苦的承認,股市帶給我們的除了傷害還是傷害,為什麼?
在看過的上百本股票投資書籍之後,發現幾乎百分之九十的書籍都在強調其個人技術是何等的高超,操作收益是何等的可觀,而鮮有對風險控製的提及,更不用說對風險進行係統闡述了。無論如何,炒股都算是一種投資行為,既然是投資就肯定有風險,但放眼望去,我們似乎隻看到了機會和利潤,常常對風險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但當我們查看自己的資金帳戶時終於發現,原來隻有風險一直忠誠地陪伴在我們左右。
炒股並不難,簡單到隻需要會買和賣兩個動作便可以,但股市中的721法則告訴我們,實際操作的結果遠非如此。這樣我們就不得不想想為什麼賠錢的總是我們,難道就沒有一種量化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擺脫被套賠錢的結果嗎?
或許運用風險收益比來進行投資決策是個不錯的選擇,下麵簡單介紹一下風險收益比的具體應用。
在商業活動中,投資所承受的風險額度和潛在盈利之間的比值,稱作風險收益比。假設承擔風險為1萬,預期投資收益為3萬,則風險收益比為1:3.在股票投資中風險收益比的計算公式如下:
風險/收益=(買入價格—止損價格)/(目標價格—買入價格)
例如:某股票買入價格10元,止損價9.6元,預期目標位是12元。則風險收益比為:
(10—9.6)/(12—10)=0.4:2=1:5
風險收益比在每次投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決定投資者整體是盈利還是虧損。
每筆投資最終都落實在兩個問題上,第一、怎麼保護自己的本金(止損是多少)?第二、換取多大的收益空間?風險收益比的意義,正是對以上兩個問題的客觀回答,也直接決定投資的結果:
案例1:一個合作夥伴讓您出錢投資一筆生意,投資3000元,結果有兩種可能,一種是3000元資金虧損光了;還一種是賺9000元。如果這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是各一半,筆者認為這筆生意值得嚐試一下。同樣的機會嚐試100次,大概能盈利30萬左右。計算方法如下:100次交易,50次盈利,50次虧損,每次盈利9000元,每次虧損3000元。計算結果:9000×50——3000×50=300000元。風險收益比為1:3.
案例2:另外一個投資機會如下:仍然投資3000元。結果有兩種可能,一種是3000元虧損掉了;還一種是賺1000元。如果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仍然是各一半,個人認為這筆生意還是不參與比較穩妥。因為如果參與100次,大概虧損20萬(計算方法同上),交易次數越多虧損也越大。它的風險收益比是3:1.
上麵的例子或許太過簡單誇張,但仔細想想,在所有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風險收益比差之毫厘,投資收益謬以千裏。然而有幾個投資者進場之前會認真分析一下風險收益比呢?行情按照投資者預期運行的成功率不會超過40%,再加上交易過程中的差價、手續費等費用,要求風險收益比至少在1:3左右,整體才會有盈利,講到這裏如果你回過頭去回顧一下自己的投資曆程,也許就找到了失敗的原因。
投資如做人,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太多的投資者就是不知道何時行,何時止,投資收益比是一個客觀真實的量化指標,不需要分析總結,隻需要算出比值之後按照事先製定的規矩機械的執行即可。
最後,要感謝我的好友康瑞鋒(康子),是他的努力促成了此書的出版,希望書中的方法能夠為投資者帶來利潤,這將是康子和我共同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