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道:“弟何尚不知在朝中那番話給自己留下了無盡的後患,隻是,大宋江山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我等熱血男兒,怎能不挺身而出。”
“說的好。”宗澤拍正色道:“國難當頭,你我豈能隻顧及自己的安危,為了大宋江山,老夫這身老骨頭豁出去了。”
兩人性格相投,越聊越是振奮,說起朝中的貪官汙吏來,無不拳頭緊握,破口大罵。
再說徽宗來到宣和殿裏,梁師成正在等著他。梁師成小心翼翼地問:“萬歲,真的要寫《罪己詔》?”
徽宗道:“當然,朕金口玉言,豈有出爾反爾之意。”梁師成看看徽宗的臉色,見他鬱鬱不樂,心知他並非真要下什麼認錯的詔。於是,在書寫時將徽宗登基以來的諸多責任,推在了大臣身上,而另一些過失也寫得模棱兩可,最後又加了一些號召各地官員同心勤王的內容,寫完,梁師成拿給徽宗欽點。《罪己詔》曰:“有宋以來,已曆數代。江山多嬌,民風淳樸。惜登基以來,多作無益,侈靡成風。利源酤榷已盡,而牟利者尚肆誅求。諸軍衣糧不時,而冗食者坐享富貴……追惟己愆,悔之何及……望四海勤王之師,宣三邊禦敵之略……豈無四方忠義之人,來徇國家一日之急……”
徽宗看了一遍,暗讚梁師成深得己心,表麵上卻假裝一副不悅的態度:“梁公公,這哪裏是朕在認錯,分明是推卸責任嘛。”梁師成試探著問:“萬歲,奴才再寫一份?”“算了,算了。”徽宗道:“就這麼頒發吧,重在態度嘛,朕已經接納了李綱的五策,大殿之上眾大臣是有目共睹的。”梁師成拿著擬好的詔書出去了。
梁師成剛走,太監李彥就進來了。李彥道:“萬歲,朱勔大人送了一批奇石來,正在艮嶽等候。”徽宗精神一振,道:“去看看。”
朱勔原是杭州造作局和蘇州應奉局的主事,接替童貫一職,專肆為徽宗搜集天下奇石書畫,方臘起義,便是因民間受花石綱之累,舉起了誅殺朱勔的旗幟。“綱”意指一個運輸團隊,一般十艘船稱一“綱”。朱勔將天下搜集之異寶珍物通過淮河、汴河運進京城,以討徽宗歡心,被封為殿學士,隨州觀察使、慶遠軍承宣使。東南之事,皆可傳達上旨,其權類似梁師成,不過是一個主地方外事,一個主朝廷內事。受方臘起義影響,徽宗曾罷免了他。但是,方臘義軍被平,徽宗常常登上萬歲山,睹物思人,不免想起朱勔的好處來。等到燕京歸宋,趁天下大慶之時,又把朱勔拉了起來,封寧遠軍節度使、醴泉觀使。朱勔不忘聖恩,所到之處,仍想盡千方百計搜集奇石古玩,進貢徽宗。
不多時,徽宗來到了豪華優美的艮嶽。
艮嶽在汴京景龍門內以東,封丘門內以西,東華門內以北,景龍江以南,麵積約為七百五十畝。其中有無數的奇花異石,充滿了詩情畫意,真如人間天堂。
整個艮嶽以南北兩山為主體,相向環拱,形成眾山環列,中間平蕪的形勢。北山稍稍偏東,名萬歲山,山周十裏有餘,最高峰為九十步,取當年林靈素的九為至極之數。佇立北山之上,南望是滿園景色的宮殿,北望是一汪清波的景龍江。
與萬歲山相對的是壽山。壽山低於萬歲山,西臨雁池。山南又有小山,橫亙二裏,稱為芙蓉城。取一池三山之意。
良嶽大門位於苑西,名華陽門,入門園徑寬於馳道,兩側奇石林立。石碑上有徽宗親書《禦製艮嶽記》,曰:“爾乃按圖度地,庀徒僝工,累土積石,設洞庭、湖口、絲溪、仇池之深淵,與泗濱、林慮、靈壁、芙蓉之諸山。最瓌奇特異瑤琨之石,即姑蘇、武林、明越之壤,荊、楚、江、湘、南粵之野。移枇杷橙柚橘柑榔栝荔枝之木,金蛾玉羞虎耳鳳尾素馨渠那茉莉含笑之草,不以土地之殊,風氣之異,悉生成長養於雕欄曲檻,而穿石出罅,岡連阜屬,東西相望,前後相續。左山而右水,沿溪而傍隴,連綿彌滿,吞山懷穀。其東則高峰峙立,其下植梅以萬數,綠萼承趺,芬芳馥鬱,結構山根,號綠萼華堂。又旁有承嵐昆雲之亭,有屋內方,外圓如半月,是名書館。又有八仙館,屋圓如規。又有紫石之岩,祈真之磴,攬秀之軒,龍吟之堂。其南則壽山嵯峨,兩峰並峙,列嶂如屏。瀑布下入雁池,池水清泚漣漪,鳧雁浮泳水麵,棲息石間,不可勝計。其上亭曰噰噰,北直絳霄樓,峰巒特起,千疊萬複,不知其幾十裏,而方廣兼數十裏。其西則參朮杞菊,黃精芎,被山彌塢,中號藥寮。又禾麻菽麥,黍豆秔秫,築室若農家,故名西莊。有亭曰巢雲,高出峰岫,下視群嶺,若在掌上。自南徂北,行岡脊兩石間,綿亙數裏,與東山相望,水出石口,噴薄飛注如獸麵,名之曰白龍淵,濯龍峽,蟠秀練光,跨雲亭,羅漢岩。又西半山間,樓曰倚翠,青鬆蔽密,布於前後,號萬鬆嶺。上下設兩關,出關下平地,有大方沼,中有兩洲,東為蘆渚,亭曰浮陽,西為梅渚,亭曰雪浪。沼水西流為鳳池,東出為研池,中分二館,東曰流碧,西曰環山。館有閣曰巢鳳,堂曰三秀,以奉九華玉真安妃聖像。一寵妃耳,為之立像,又稱為聖,徽宗之昏謬可知。劉妃卒於宣和三年,追贈皇後。東池後結棟山,下曰揮雲廳。複由磴道盤行縈曲,捫石而上。既而山絕路隔,繼之以木棧,倚石排空,周環曲折,如蜀道之難躋攀。至介亭最高諸山,前列巨石,凡三丈許,號排衙。巧怪巉岩,藤蘿蔓衍,若龍若鳳,不可殫窮。麗雲半山居右,極目蕭森居左,北俯景龍江,長波遠岸,彌十餘裏。其上流注山澗,西行潺湲,為漱玉軒,又行石間,為煉丹亭,凝觀圌山亭。下視水際,見高陽酒肆清澌閣。北岸萬竹,蒼翠翁鬱,仰不見天。有勝筠庵,躡雲台,消閑館,飛岑亭,無雜花異木,四麵皆竹也。又支流為山莊,為回溪,自山溪石罅寨條下平陸,中立而四顧,則岩峽洞穴,亭閣樓觀,喬木茂草,或高或下,或遠或近,一出一入,一榮一雕,四麵周匝,徘徊而仰顧,若在重山大壑深穀幽崖之底,不知京邑空曠,坦蕩而平夷也。又不知郛郭寰會,紛萃而填委也。真天造地設,人謀鬼化,非人力所能為者,此舉其梗概焉。”
再說寧遠軍節度使朱勔,一眼看到了徽宗,慌忙過來叩頭。徽宗道:“朱愛卿,這一次又有什麼好玩的東西?”
朱勔道:“萬歲,臣搜集了一塊奇石,還有兩株檜木,頗有神態,請萬歲欽點。說著,朱勔頭前帶路,來到幾輛車前。
朱勔手一擺,有十幾個兵士抬下一個大的物體來,外麵用紅綢子裹了,上麵還十字披了紅,另貼著大大的“貢”字。
徽宗道:“此是何物?”朱勔道:“就是那兩棵奇樹。”說著,朱勔親自上前解開十字花,徐徐拉開了紅綢子,隻見裏麵露出兩棵樹來,一棵樹枝條夭矯,如龍騰飛,一棵樹枝幹偃蹇,又如龍臥於潭。徽宗非常高興,當即指示兵士,將兩棵樹栽好。
朱勔道:“萬歲,還有一件寶貝,您見了肯定歡喜。”徽宗忙道:“快快搬出來。”朱勔再一揮手,隻見兵士從車上搬下一個大箱子來。箱子古香古色,乃紅木所做。徽宗道:“這裏麵是什麼?”朱勔慢慢地打開鎖,將箱蓋掀了起來。徽宗不由得眼睛一亮。原來,裏麵乃一塊光滑的石頭,兩邊凸,中間凹,如同一塊枕頭。當石頭搬了出來,徽宗再次驚訝,石頭下麵竟似長了四隻足在爬行。徽宗當即賜名為“神運石”。
朱勔見徽宗開懷,忙道:“萬歲要不要賦詩一首?”徽宗看看那兩棵檜木,沉吟半晌,曰:“拔翠琪樹林,雙檜植靈囿。上稍蟠木枝,下拂龍髯茂。撐拿天半分,連卷虹兩負。為棟複為梁,夾輔我皇構。”“好詩。好詩。”朱勔和李彥等人趕緊在一邊拍馬屁。
徽宗吟誦完,突然看到神運石上有一幾點血跡,忙問:“這是怎麼回事?”朱勔吞吐著說:“萬歲,不瞞您說,此石乃杭州一民家所有,臣運石來時,那民丁抱在石上死不鬆手,被臣剁去了一隻手。血染在石上,無論怎麼洗都洗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