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內地的自成體係、相對封閉運行不同,完全開放的香港股市,國際資金可自由進出,交易十分活躍,國際關聯度高,其他國家的金融、經濟政策都會直接影響股市的漲跌,波動較大,可以說,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香港股市或大或小的波動。近期美國次級債風波對港股就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受歐美股市拖累,恒生指數從2007年8月9日起開始連續下跌,幾天跌幅約10%,其中8月17日一天最深跌幅超過1000點,當天振幅超過6%,國企指數在8月17日當天振幅超過了10%,從8月15日起3天就跌去了11.25%,這種市場波動的風險是巨大的。數據顯示,有內地銀行不久前發行的一隻QDII產品已跌破麵值,機構麵臨的市場風險尚且如此,個人投資者更需謹慎。
3.做空機製的風險
香港市場早已推出指數期貨,有做空機製的香港股市,運行特征與A股市場有著很大的差異。從近日香港市場走勢可以看到,按理說美國股市在2007年8月16日已經明顯企穩,但是17日的香港市場繼續大幅下跌,跌幅一度超過1000點,因為有指數期貨背景的香港市場資金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價值,一定要把多頭徹底暴倉後,市場才會真正地反彈,所謂“多頭不死,空頭不止”。這也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風險教育課,即在有指數期貨產品的背景下,對於趨勢的把握和思維方式必須要有所改變。
4.無漲跌幅限製的風險
對投資者直接影響最大的是香港市場不設漲跌幅限製,不像內地有10%或5%的漲跌停板,同時其交易采取T+0方式,即當日買入當日就可以賣出,有點類似於目前A股市場權證的交易方式。H股股票一天跌15%也不新鮮。資金實力雄厚的對衝基金在這塊土地上呼風喚雨,得心應手,而境內絕大多數投資者在這方麵是空白,很容易成為它們的“盤中餐”。香港近幾年的牛市固然造就了一些幾年翻了十幾倍的大牛股,但同時也有短時間股價就跌去90%的個案。
5.估值差異的風險
雖然H股市場相比A股市場尚存較大上漲空間,而且A+H股的兩地異價也為長期的中和性套利提供了機會,但由於市場分割和外彙管製這兩個製約因素的長期客觀存在,以及由於在機構、製度、投資者的基本構成、產品與工具等方麵的差異將在較長一段時間繼續存在,使得A+H公司的估值差異也會長期存在。目前不少機構和個人看好香港股市,認為其20多倍的市盈率與內地A股40多倍的市盈率相比,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間。事實上,作為成熟的市場,香港市場的估值一般較為合理,比如說,大唐發電H股也就值6港幣左右,再漲就是高估。你如果非得拿A股的比價去套H股,那好,盡管買就是了,國際資本手上的籌碼多的是,看你有多少錢可以往裏麵砸。港股泡沫愈盛,國際大鱷愈有機會狠沽大賺,泡沫爆破之後,最受傷的將是中小散戶。
6.信息不對稱的風險
不同於A股市場,目前內地居民獲得香港市場的信息來源非常有限,信息缺乏使得投資者一旦衝動投入、選股不慎,比起國內市場,可能受到更大損失。對於香港經濟體係結構和經濟增長趨勢,香港股市內部市場交易規則,金融創新模式和金融監管風格,香港股市與世界證券市場的聯動性等等,短期內內地個人投資者不太可能迅速知根知底。因為市場隨信息波動,近日港股屢屢一日內走勢大起大落便是明證。內地投資者“耳目”不靈,難與國際同步接收信息,在投資港股上落入不利形勢。
7.新股跌破發行價的風險
在新股認購方麵,香港的券商可提供1:9融資額度,投資者不用占用大量自有資金,而且一般中簽率高,但是要付出一定的融資成本,很多股票都能做到人手一份,而內地股票的中簽率比較低,券商不提供融資額度。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股上市並不一定保證申購到的新股必賺,也有虧損的可能,在香港市場新股跌破發行價是常有的事。
此外,由於目前內地個人對外證券試點業務暫時不涉及融資融券業務,申購新股也暫時不開放,因此對於大多數內地投資者而言,投資香港股市的獲利方式,主要是以買賣股票獲取價差,或者持股獲取派息,享受上市公司的成長收益。但從長期看,對內地投資者放開融資融券業務也是必然趨勢,這方麵的風險必須嚴格控製與防範。
□操作港股需要鍛造幾項技能
1.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港股是個完全開放的金融市場,國際資金可自由進出,交易十分活躍,而內地市場相對封閉,有較嚴格的外彙管製。因此,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起香港股市的波動,因此投資者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據統計,國際投資者交易量占港股總交易量的35%,而全部機構投資者交易量更占到總交易量的2/3左右,個人投資者(散戶)在香港市場無論是數量和影響程度上均非常小。個人投資者最好以機構理財的形式投資港股,以減少損失。
2.學會打“組合拳”
不少香港證券分析師都提醒內地居民,投資港股由於其投資環境以及投資文化與內地有較大區別。因此,內地投資者若轉炒港股,不要全倉殺進,而且最好選擇熟悉的內地在港上市的公司進行投資,而且還要注意各種投資渠道間的組合分配。
目前投資者要嚐鮮港股,麵臨著不少投資風險:現在港股的籌碼大多在外資手上,如果散戶去香港投資,是不是能接得住外資的拋盤,有一個比較大的不確定性;香港股市高度開放,波動性有時超乎投資者的想象,內地投資者是否能夠承受,也值得投資者三思。事實上,早幾年國內就有機構投資港股敗興而歸,這不能不引起投資者的注意。
3.小心謹慎投資便宜港股
另外,香港證券分析專家著重指出:香港股市有一個特點,就是股價的兩極分化十分突出,高價的幾百元,低價的隻有幾角甚至是“仙股”的,這種狀況可能也是吸引內地不少散戶以為低價股有足夠的投資價值。用這樣的選股思路到H股市場去投資是十分危險的。
最後要說的是,港股與A股相比,無論是投資理念、價值判斷、估值方法、炒作手法、交易規則等都不盡相同,不能用A股的投資經驗和習慣做法去買賣港股。還有一些投資者認為買H股遠低於A股的“A+H”股。其實A股價格高,H股便宜,買H股不一定可以賺錢,這中間沒有必然聯係。要考慮到A/H股的聯動性及股份的市場流動性等,投資“A+H”股票,仍應以基本麵作為投資依據,有基本麵支撐的個股風險會更小。
※值得借鑒的港股理財案例分析
□5個月賺了50萬元——一個散戶的港股投資經曆
成都人張平今年37歲,在自己的辦公桌上一左一右擺著兩台電腦,一個用來炒港股,一個用來炒A股。“我是去年開始炒港股的,到現在基本上還沒失手過。”張平對自己炒股賺錢充滿自信,“你看看,港股的價格相對A股來說,價格這麼低,肯定有升值潛力。”
1.兩地股價相差懸殊
自國家外彙管理局在8月下旬首次準許內地居民直接投資港股以來,香港股市受利好鼓舞不斷創下曆史新高,至上周收盤,恒指收市距24000點關口僅一步之遙,近兩周來的漲幅已約20%。港股正越來越受到內地投資者的關注。
“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價與A股比較起來,價格相差懸殊,這是掀起炒港股熱潮的根本原因。”聯訊證券分析師王建表示,目前香港股市中已有近50家既在香港上市又在內地證券市場上市的A+H股公司。截至上周收盤,這些A+H股公司中,價格相差最大的是洛陽玻璃,A股價格是8.08元人民幣,而H股的價格隻有0.87元港幣,H股的價格隻相當於A股價格的1/10.而像中信銀行、南方航空、中國石化這些股票,A股的價格都比H股高出約一倍。“一家公司同樣的股票,享有同樣的權利,價格差這麼大,價格低的港股必然對內地投資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2.他隻買賣大公司股票
自稱在成都“最早炒港股”的投資者趙為民的說法印證了王建的話。“我開戶的那家香港證券行,現在內地居民去開戶的人數直線上升,尤其是五一假期期間,證券行單日的開戶數中,內地居民竟然占到四成以上。”趙為民稱,從他了解的情況看,在有關部門正式準許內地投資者炒港股前,內地投資者炒港股往往會通過一些在內地和香港都設有營業部的券商來辦理炒港股業務。
因為趙為民自己的商行和香港方麵有頻繁的業務接觸,在朋友的勸說下,他從2005年開始,就介入了香港股市。
3.港股開戶有兩種途徑
“我最早投資的錢隻有20萬,先是抱著試一下的想法去炒的。”趙為民說,由於自己幾乎每個月都要去香港辦理一次貨款結算,所以當時他並沒有在銀行開戶而是直接去證券行開的戶。
“在香港開立證券賬戶有兩種途徑:一是到銀行開戶,可以網上炒股,但炒股的資金實行T+2,也就是說如果當天賣掉股票,證券公司要在兩個工作日後才把資金返回銀行賬戶。二是在證券公司開戶,資金是T+0到賬,但每次買賣股票都必須通過電話委托股票經紀人下單,雖然這樣就會浪費最好的買賣股票的時間點,但資金回籠比較快。”趙表示,由於當時自己是第一次進入炒港股,對資金回流方麵還是比較擔心,所以,盡管T+0的手續繁瑣一些,但他還是選擇了直接到證券公司開戶。
4.買平安他賺了300%
2007年3月1日,中國平安在上海A股上市後,短短4個多月就從50元漲到了100元。而趙為民最初買中國平安的H股時僅為22港元。“當時是香港朋友跟我說,平安不錯,投資上可以考慮。”趙為民講起自己的賺錢經曆很是興奮:“當時我正在香港,我一看中國平安在香港才22港元,差不多隻有A股股價的一半,我當時就買了1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