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的理財性格。個人特征不同,在理財行為上的表現也不一樣。個人可以從理財價值觀和理財個性兩方麵考慮。建議根據個人不同的理財價值觀,評判各目標對家庭的主觀效應,然後進行優先等級的排序,從而可以獲知自身是屬於品質生活型、慈鳥家庭型、事業狂熱型,還是穩健保障型。
理財個性是富人們在理財進行過程中表現出的個人特征,與其性格有著很大關係,對其理財決策方式有著重要影響,主要包括私密性、獨立依賴性和衝動性三個方麵。
“敗不外露”的中國傳統文化,決定了富人們大多認為私人或家庭的財務狀況是非常私密的事情。但當遇到重大的財務問題急需解決時,還是有人願意提供自己的財務數據。
由自己做理財決策或請教他人,這跟富人們是否有時間或專業知識並無明顯的必然聯係,主要還是理財個性使然。有人雖然日裏萬機,但在理財決策上事必躬親,再忙也不假手他人。有些人則隻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感覺,就算是自己決策錯誤導致虧損都不會委托專家打理。
清楚自身風險偏好,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個人理財行為和決策經常是在有風險的環境中進行的。冒風險就要求得到與風險相稱的額外收益,否則就不值得去冒險。人們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專注於收益率的比較,對與其共生的風險則視而不見或關注甚少。一般來說,富人們對意外損失的關切,比對意外收益要強烈的多。不同的人由於多種原因影響,其風險偏好各不相同,因此清楚自身的風險偏好,就顯的尤為重要。
目前很多金融機構都提供給客戶相關的風險偏好測試。建議你以認真負責的態度直行科學的測試,在清楚自己的偏好傾向後,再考慮對收益率的預期應該放在多高。而且服務專業的機構一般會在測試完畢後給你提供有針對性的策略和建議,這樣對你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是很有裨益的,本文不再累贅。另外你還需要了解和盡管熟慮應用財富管理中轉移風險的主要主法。
應用目標導向的財富管理策略。財富管理應以滿足和實現人生目標為本質和原則,反對僅僅視財富管理以賺取更多財富為根本目標的“錢奴”思維。因此,應分析人生所處階段的特征和相應不同的生活目標,保持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之間的平衡,並對每個目標的成敗進行評估。
健康的財富管理必須根據生命周期的目標進行合理的計劃和安排。有關人生不同階段財富管理各個環節的優先順序,我們按普通適用的原則設計出左表,您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適當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