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72法則”就是用72去除複利收益率,就能獲得本錢翻一番的時間。比如,年複利收益率是9%,那麼本錢翻一番的時間就是8年(72÷9=8);假如複利收益率是12%,則每6年本錢就可以翻一番(72÷12=6)。
據說,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後來都變成了有錢人。也許,看完金萬的故事,你也能學到這些寶貴的經驗,成為一個和他一樣的有錢人。金萬是一個生意人,一個年輕的生意人,他在江南地區經營進口轎車銷售生意。工作之餘,還炒股、投資海外的房地產,並已獲得了一定的投資回報。
金萬說:“我投資的一個特點,就是所有產品的年均收益率都維持在25%左右。差不多每隔3年(2.88年),就有一次本錢翻倍的記錄。”
這些新生代的富豪們,都能靈活地運用“72法則”,一般先算出投資品種的收益率之後,才決定投資哪個品種。你想獲得什麼樣的收益,就要參考這些產品的收益率。舉例來說,你現在有2萬元,如果你想在5年內讓錢變成8萬元,依據“72法則”,必須選擇每股複利率為28.8%的投資品種。
學會活用“72法則”,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但對二十幾歲的投資者來說,更重要的一點是要有明確的投資目標時間和目標收益。計算利率的時候更不能馬虎。
金先生說:“光有掙大錢的夢想是成不了富豪的,還要有精於計算的頭腦,粗枝大葉的投資心態是無助於投資的。你看我隨時隨地都帶著計算器,哪怕隻多0.1%收益率也要算個清楚。”“此外,為了在預定的時間內達到目標收益,你還要計算出現在必須投入的本錢。”
人們經常用“利滾利”來形容某項投資來錢快、賺得多,就像滾雪球一樣,走得快,滾得雪就多。比如你拿一萬元去買年報酬率20%的股票,沒什麼意外的話,大約三年半的時間,就能變成二萬元。當然,這是1萬元,如果是100萬、1000萬、1億元呢?這就是72法則的神奇之處!
雖然,72法則不像利用複利公式查表計算那麼精確,但也和預期目標十分接近了,在投資的時候能夠幫你不少的忙。
真正的發財之道,當然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公式能證明的,還需要投資者敏銳的眼光和正確合理的理財規劃,這個世界上沒有白來的好事,你何曾聽說過天上會掉餡餅?二十幾歲,更不能指望著救世主來送錢,錢不是等來的,是自己一分一分賺來的!
技巧隻是一種手段,而不是根本。再好的工具也不能代替自身的天分,想賺錢還要靠自己,從現在開始,學習理財,努力攢錢,有了積蓄再去投資,讓錢生錢,相信你的錢包會越來越鼓,你的人生也會越來越美好!
做“烏龜”別做“兔子”,年年賺錢最重要
大家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其實,富人和窮人理財的時候,也會有類似這樣的情況發生。烏龜爬得雖慢,但是一直在爬,錢也一樣,雖然賺得不是很多,但是一直在不停地增值。兔子跑得快,但是跑一會就躺著睡大覺,錢賺了一筆,但以後的機會就沒了。
真正的富翁在理財時是不會在乎一年的回報率是多高的,他們注重的是“持續性”的增長,也就是說“年年賺最重要”。尤其對二十幾歲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理財觀念。毋庸置疑,這個觀念是十分科學合理的!
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的李怡宗和劉玉珍,對2004年台灣股票交易做了一次研究,在研究中發現:台灣股民連續兩個半年期間,隻有1%的股民獲利,利潤也僅有4000美元左右,還不如一個打工仔賺的錢多。其中有什麼原因嗎?
其實,這和股民的一些錯誤觀念有關。現在中國的普通百姓一般都缺乏“理財教育”,再加上周圍也很少有行業高手,很容易犯錯,甚至一輩子都掌握不了投資的技巧。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我們要學習“烏龜精神”,一步一步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就是這個道理。
比如,今年的市場很旺,幾乎閉著眼睛都能賺到50%,如果明年再不斷加碼,也希望得到50%的回報,有這種追漲心理的人,我們敢說下一年他一定虧本。市場的變化是無常的,金融危機也許下一秒就會到來,所以“追漲”的兔子心理要不得。
以股市的遊戲規則,今年大漲,明年必是調整年。再不計後果地加碼,很可能會賠錢。富翁們的理財方式可不大一樣,雖然旺市的回報沒有老百姓高,但等到股市下調,照樣能維持增長。二者之間的結果慢慢會體現出來,“烏龜”肯定比“兔子”賺的錢多!
初學投資的年輕人還有這樣一種心理:把股場當賭場,投資什麼產品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利潤,而不是風險。富人理財,首要考慮風險,然後才是利潤,投資第一不虧本,第二才是回報。普通人想著今年運氣好的話就賺它一大把,沒有理財技術,靠運氣很難做到年年賺錢。富翁卻想著年年賺錢,雖然每年回報不一定很高,但為了平衡風險,穩妥一點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