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巴比倫文明中,那些富豪們是如何看待思與行的呢?在他們眼中幸運的含義又是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古代的富人的財富觀念:
No1.全世界沒有人不期待自己是個幸運兒。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巴望幸運女神的眷顧,因為這是人類的本能。
No2.當你想到幸運的時候,你會想到什麼?如果是金錢或者不勞而獲,對不起,讓你失望了。無論你如何祈禱,都無法吸引幸運女神的青睞,因為她幾乎從不光顧這些地方。
No3.假如你真的很幸運,可你知道好運能延續到幾時?幾乎沒有人能靠賭博、博彩或者不勞而獲致富,隻有在幸運女神經常造訪的地方,才更容易得到她的青睞。
No4.也許就在剛才你已經錯過了幸運女神的眷顧,我們常常對幾乎唾手可得的大好機會視而不見,並且失之交臂。要知道,好運通常是伴隨著各種機會出現的。
No5.阻撓你成功的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你自己。幾乎每個人都有拖延的毛病,可惜機會總是稍縱即逝。要想抓住致富的機會,必須戰勝拖延!
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有很大一部分就在於“心動”與“行動”。將心動的想法付諸於行動,這才是你夢想成真、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心動的想法需要用行動去實現,行動也需要靠心動的想法來指引。“終日所思,不如須臾之所學”,整天思考,還不如馬上就投入到行動中呢,隻有行動才能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
機會屬於那些有準備的人,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隻有接受、把握和利用各種機會才能吸引好運上門,抓住良機,果敢行動,才能贏得幸運女神的歡心,因為她永遠青睞那些付諸行動的人!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不要猶豫,馬上行動吧!
理財個性化,讓二十幾歲人過上優質生活?
真正懂理財投資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這句話幾乎可以看做投資者理財的至理名言。因為它揭示了多元化投資,從而分散投資風險的重要性。但是太多的投資產品,往往會讓投資者陷入管理僵局,最終難以獲得效益的最大化。尤其是二十幾歲的工薪階層,更沒有太多精力花在理財上麵。那怎麼才能實現個性理財,合理選擇和配置投資產品呢?
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個原則是不能變的——利於管理,均衡投資,效益最大化。我們理財的目標不就是最大限度地實現財富的增值嗎?
知道存銀行不賺錢,很多人就把錢取出來挪到股市裏,希望通過炒股實現資產的增值,卻往往忽略了股市的風險,其實,這僅僅是投資理財的一種方式。投資理財還有很多途徑,並不一定非得炒股。
被廣大投資人普遍認同的理財定律有兩個:一是“4321”定律,指的是資產配置比例,將收入的40%用於供房及其他投資,30%用於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10%用於保險;另一個是“32221”投資組合,指的是把個人積蓄的30%用於儲蓄以備後用,20%用於購買基金以增加收益,20%用於購買股票以謀求高利,20%用於投資收藏以圖增值,10%用於購買保險以防止意外。
還有一個關於股票投資的“80定律”,主要針對股票的高風險而言,最好是根據年齡進行投資。股票占總資產的合理比重等於80減去年齡再乘以100%。比如,三十歲時股票可占總資產50%,40歲時則占40%。
還有一個“100減去目前年齡”的經驗公式,比如三十歲,就可以把70%的資金投資在股票市場、基金或其他投資上。因為年輕,離退休的日子還遠,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以采用這個積極成長型的投資模式。
理財最關鍵的問題是:怎樣才能花最少的精力獲取最大的收益?
雖然方法是有了,但怎麼實施也是個大問題。總的方案是這樣的:首先留出日常生活的資金,把這些錢投入流動性較好的理財工具裏,然後再進行高收益的投資。投資也可以分成兩組,穩健型和進取型。比例可以根據投資人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調整。但目前的市場情況不景氣,所以應該加大穩健型投資的比重。
資產數量隻是一方麵,還應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資產配置具有高度的個性化,每個人情況都不盡相同,需要全麵了解才能做出合理的分配。比如投資人的性別、年齡、職業、是否結婚、配偶情況、有無子女、家庭收支,是否負債等,這些看似與投資無關的因素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理財規劃。隻有把這些個性化的東西全部考慮清楚,才能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才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每一個投資者都想追求一種絕對安全的獲利方式,資產配置的目的就在於規避投資風險,從而獲取最高利益。個性化資產配置就是在個人所能承受的風險範圍內使投資的收益最大化,讓每個理財的年輕人都能過上自己的優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