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二十幾歲,最好的“理財”方式是創業(2)(2 / 2)

看到了窮人的市場,那又怎麼去賺窮人的錢呢?

大家知道,富人一般好麵子,買東西愛挑剔,消費欲望也不容易被滿足。而窮人則認為實用、便宜就行,所以年輕人初創業的時候,不妨先從低端做起,賣一些窮人喜歡的經常要用的產品,品牌不必太講究,物美價廉才是王道。

還有,盡量避免那些大多數商家都看好的,競爭非常激烈的地區、行業或產品。殘酷的競爭往往帶來降價風暴,賺錢難度增大,成功的機會自然大打折扣。相對而言,那些經濟欠發達地段,一來競爭不是很激烈;二來消費者對商品要求也不是很高,窮人消費者易於引導,比那些有錢人好“對付”得多。據有關調查,有些大品牌產品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經營業績還不如西南一些城市的經營業績好。

另外,雖然這個世界窮人多,低收入消費者多,但消費量卻是巨大的。一個富人買一件衣服花了1000元,100個窮人買100件衣服花了1萬元,哪個賺錢多?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大公司,都是從“賺窮人的錢”發展起來的,所以,創業者千萬不能忽視這個大市場。

創業者還沒起步的時候就要想好,自己現在也是“窮人”,窮人想必知道窮人買東西的心理。窮人沒錢,但他們喜歡趕時髦,隻要你的貨便宜、時髦,一定很好賣。想賺錢,最要緊的是知道自己的客戶群在哪裏。

窮人就是你的財神爺!不怕他們沒錢,就怕你沒有讓他們掏錢的東西!

讓富人掏錢——拔根汗毛比腰都粗

劉雪梅,26歲,江蘇人。現居上海,經營雪茄,兩年賺足100萬,個人財富仍在以驚人的速度增加。

19歲,高考落榜的劉雪梅和幾個同鄉姐妹一起來到上海,在一家服裝廠打工。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到做保姆的老鄉那去玩,在老鄉的雇主張先生家,劉雪梅被徹底震撼了。寬敞的別墅,豪華的家具,考究的衣飾,讓這個鄉下孩子嘖嘖感歎。

劉雪梅發現,張先生招待客人的時候,拿出了一個包裝精美的盒子。“這是正宗的古巴雪茄,我珍藏了很長時間,大家來嚐嚐。”張先生一邊說一邊遞給客人。大家吞雲吐霧的時候,聊起了雪茄。其中一位客人說:“不是生意太忙,我真想開一家雪茄店,我的很多朋友都喜歡這玩意兒。”“是啊,現在國內這種極品的雪茄很少,難得有機會抽根好煙啊。”

大家高談闊論的時候,劉雪梅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有錢人都喜歡抽雪茄,那我開家雪茄店絕對錯不了。”和老鄉談起自己的想法,老鄉卻說:“一支雪茄最少得幾百元錢,那麼貴,有幾個人買得起啊!如果賺錢的話,早有人做了,還會輪到我們嗎?”

劉雪梅卻不這麼認為,她說幹就幹。當時,父母不同意,隻有一個做小生意的哥哥偷偷借給她兩萬元錢,好不容易湊來了8萬多,她終於開了自己的雪茄店。

店是開了,可自己對雪茄知識卻毫無了解。劉雪梅經過一番“惡補”,差不多掌握了一些雪茄基礎知識和製作方法。她購進一批雪茄,準備大顯身手。可惜,事與願違,很多顧客進店看兩眼就走了。其中有位顧客搖搖頭說:“你的雪茄看起來顏色比較重,但味道太淡了。”劉雪梅這才發現問題的根源,自己一直以為茄衣色澤越重,口感也就越重,進貨隻挑顏色深的,原來茄衣的顏色與雪茄的味道無關。

劉雪梅意識到,自己還是對雪茄了解得不夠,於是,經常到保姆老鄉那去,虛心請教高手張先生。在張先生這裏,她把自己的雪茄拿給這些雪茄煙高手免費品嚐,向他們征求意見,聆聽客人的評論。終於,在自己的辛苦操持下,生意漸漸好起來,每天的營業額都超過3000元。

劉雪梅還請人設計雪茄宣傳資料,放在店裏讓顧客了解的雪茄知識;還大力開發外國顧客,同時在上海兩家英文媒體上打了廣告。

因為雪茄是一種高檔消費品,對環境的要求也很高,劉雪梅租了更大的店鋪,讓自己的雪茄店變成了雪茄吧。吧裏擺放著高檔沙發、舒適的休閑椅、音響、書架,還配備了酒水、時令水果,柔和的燈光下客人們一邊抽雪茄、品洋酒,一邊欣賞著優美的爵士樂。在富人們享受生活的時候,劉雪梅的錢包也越來越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