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最後的忠告——二十幾歲人這樣投資,三十幾歲後才能變有錢(2)(2 / 3)

開辟第三產業坐享其利

陳剛最近按揭了一套房子,30萬首付交出去,現在就等著發工資過活呢。看著屬於自己的樓房,心裏既溫暖又發愁。接下來的房奴生活就要開始了,還是有些害怕。陳剛參加工作5年了,眼看就要奔三十歲了,還沒有女朋友呢。心想:有了房子,這下該考慮結婚了。

房子裝修好以後,陳剛興衝衝地住了進去。沒住幾個月,陳剛忽然感覺有些失落了。空空的大房子,自己住確實夠“奢侈”。再加上沒有額外的收入,交了月供,剩下那些錢除了吃飯,別的基本不敢亂買。於是,陳剛決定搬出去。他在外麵租了一間10平米左右的小房子,然後在網上四處發布租房信息,想把自己的大房子租出去。這樣,買房出租收房租,賺點差價,也算有點收入。

買房再出租,也許這是依靠不動產最簡單的賺錢模式,同時收入也是最有保證的。人們常說,沒風險就沒收益,事實也確實如此。簡簡單單地賺點小錢,對那些事業有成、衣食無憂的人來說,足夠了。但是對於像陳剛這樣的未婚青年,似乎顯得有些“單薄”。萬一趕上房價下跌,那點租金還抵不上月供呢。那該如何是好呢?這裏我們要說的是,開辟你的第三產業,不用下大力氣,也能保證收益。

什麼是第三產業?通俗地來講就是服務業,主要指除了傳統的農業、工業、建築業以外的其他各業,其中包含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等諸多行業和領域。這裏所說的“第三產業”是一種比喻,也就是除了上班工作之外其餘的“副業”。能夠開發自己的第三產業,賺錢豈不是很容易?

在開辟第三產業時,一些問題還是需要注意的:

一、確定自己適合幹什麼。這需要好好研究研究,因為我們虧不起。想開個小型服裝店、冷飲店、賣玩具還是事務所?不管多忙多累都要認真仔細地去考察這個行業的一切,看清事物的本質,更有利於長遠發展。

二、要有幹粗活重活的準備。要知道,這就是你的產業了,這就是你掙下的財富,能省則省,能自己幹的活就自己幹。幹點粗活,還能鍛煉身體。當然,也不要“事事躬親”,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三、果斷決絕,切忌優柔寡斷。麵對重大問題,自己要學會掌控自己,隨時準備作出事關今後商業活動命運的決定。生意注定是你自己的,別人不能替你拿主意。

四、學會編製切合實際的商務計劃。還是那句話,自己的事自己辦,大的方向還是需要自己製定的。想好以後的商業計劃,看看最近是虧損還是贏利,這些都要學會。也許,理財書籍和理財專家能幫上你的忙。

五、打造屬於自己的團隊。一個人不足以成事,現在已經不是單槍匹馬闖天下的時代了,想成功,必須依靠眾人的力量,最好是邀請那些專業人士來加盟。比如聘請一些有經驗的會計和服務人員,盡量別讓家屬和親戚摻和進來。

六、學會花錢,懂得節約。節省成本,不要購買多餘的東西。

七、不要害怕對手。有市場必然就會有競爭,遇到競爭對手,沒必要擔心害怕。臨危不懼是一種難得的品德,遇事之前要先搞清楚自己的競爭對手實力有多大,自己能占多大優勢,當前的市場是不是飽和了,自己還能不能開發一些對手無法做到的項目。

八、學會管理財務。聘用會計固然很好,但是剛開始最好還是自己做好賬目。任何人都不能看到自己的財務,處理自己的資金,就算是親生父母也不行。還要學會分析銀行賬目,善於利用貸款,並且讓銀行家相信你,有償還貸款的能力。

大環境不好時,休息也是一種投資

郎鹹平在深圳舉辦過專題演講,3000元一張票,但課堂爆滿,連走廊上都站滿了人。而且這些聽課的人不是企業主就是CEO,更不乏經濟學家們。演講的時候,郎鹹平振振有詞地說:“大經濟環境不行,不管你做什麼都是錯的”。

也就是說,不管你把錢放到股市、樓市,或者基金、外彙,或者黃金、期貨,這些都是錯的,隻有放到銀行的保險櫃才是對的。現在幾乎所有的市場都接近飽和,你想方設法找的項目,都很難賺錢,而那些真正好的項目是不缺錢的。所以,沒有特別通道和資源的年輕投資者,做什麼都要三思而後行。

很多人說,聽完郎鹹平的話,就該馬上撤出所有的投資,回家抱著人民幣睡覺。有些誇張搞笑,但也不是沒有一定的道理。對投資者來說,市場的情緒就是人的情緒。市場漲漲落落,人悲歡離合,都帶有情緒性,隻有那些巋然不動、笑看風雲的人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投資還是要投的,更不要失去投資的勇氣,但請記住一句話:休息也是一種投資!適當地休息休息,不要再緊盯著股票走勢看了,享受享受和家人共處的悠閑時光。休息時也可以投資學習、投資健康、投資親情嘛。休息可以補充你的能量,放鬆你的心情,過後也能更好地投入新的戰鬥。

華爾街著名的投資大師索羅斯就是一個善於“休息”的人,他每周工作一般不超過30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多用來休假或者娛樂。對於這樣獨特的工作方式,他說:“其實休息也是工作的一部分,遠離市場,才能更清晰地看透市場。如果每天都盯著市場,最終會被一些細枝末節左右,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索羅斯就是一個深諳勞逸結合投資之道的高手。事實上,也是如此。不管做什麼事都講究個勞逸結合,投資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