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形式下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控製(1 / 2)

新形式下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控製

財務分析

作者:廖建福

【摘要】房地產業作為一個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具有投資大、風險高的特點。眾所周知的巨人集團在巔峰時期突然破產,正是由於在巨人大廈上消耗了大量流動資金,以致資金鏈斷裂,財務風險失控,將整個集團帶入萬劫不複之地,因此加強對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控製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房地產經濟財務風險

一、房地產企業所麵臨的財務風險現狀

房地產企業所麵臨的財務風險是其在經營過程中所自然產生的特性,首先,房地產企業作為資金密集型企業,其不僅資金需求量大,而且流動性差,資金鏈斷裂風險大。其次,房地產企業習慣於利用傳統的滾動開發模式,導致其債務杠杆比率過高,截至4月19日,剔除已經發布年報的93家上市房企,平均資產負債率就高達62.77%,因而償債風險高。最後,房地產企業其整個開發周期是現對較長,一般都在一年以上,因此其投資風險也不容忽視。

二、目前房地產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原因

(一)資金緊張

對於房地產開發企業來講,資金主要有三方麵來源:一是銀行開發貸款,二是自有資金,三是預售款。前二者的大門已經緊閉或即將關閉剩下的就是預售款。然而自2010年10月1日起,杭州市開發商的商品房預售款將全部納入資金監管賬戶進行監管,預售資金將實行封閉式管理,銀行必須根據項目節點完工程度證明,分批次和分時段向開發商支付相關預售款資金。房地產企業作為資金密集型企業,對流動資金十分依賴,房地產企業的資金一旦緊張,由此帶來的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也將迅速上升。

(二)抑製需求

各地限購令的陸續出台,將抑製市場過熱,防範過熱的投機性購買等不合理需求,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和房價的平穩。然而這對於廣大房地產開發企業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與此同時,房產稅如“箭在弦上”,房產稅試點推行再次提上日程,從而增加購房成本,抑製需求。相關政策的陸續出台,對於房地產企業可謂雪上加霜,目前房地產企業普遍依靠的是高價拿地,快速買樓的盈利模式,而如果抑製了需求,房地產企業原先貸款高價拿地建的樓盤不能很快售出,而又要向銀行支付高額利息,將進一步加劇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增加供給

2011年剛出台的“十二五”規劃指出,未來五年,我國將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講,與其說是塊大蛋糕,其實更像一塊雞肋,因為建設保障房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基本沒有什麼利潤可言),其中保障房的用地將占土地供給的50%以上,使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的覆蓋麵達到20%左右。伴隨著保障房建設的推進和提速以及相關調控政策落實,供給的大量增加,必將有效地滿足市場剛性需求,新建商品房的價格中樞很有可能隨著保障房的大量上市而下移,保障房這個雞肋將不斷侵蝕房地產企業的利潤區間,從而放大房地產企業的財務風險。

(四)行政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