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上市公司的財務金融管理(2 / 3)

(三)對同行業其他企業造成的惡劣影響

企業從誕生的一刻起,就作為市場的主體參與到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而上市企業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在公平、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可以促進企業之間的優勝劣汰,促使企業在競爭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增強競爭力。

但是,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完善,而且市場競爭缺乏有效的監管機製,這就導致部分上市企業利用市場競爭中存在的漏洞進行不正當競爭。而上市企業在財務金融方麵的不正當競爭可能會導致以下惡劣影響。

1.使同行業正當經營的其他企業受到排擠,在正當經營的前提下不能獲得應有的回報,從而擾亂整個行業的競爭機製,對其他企業的正當利益造成損害。

2.影響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對投資者造成誤導,使投資者的資金不能獲得應有的回報,甚至血本無歸。長期這樣下去,會損害投資者對整個行業的信任,導致整個行業的萎縮。

(四)對投資者造成的惡劣影響

企業上市的目的就是吸收市場上的自由資金,通過這種手段來使企業獲得發展。這就要求上市企業必須更為重視財務金融方麵的管理。如果上市企業缺乏對資金的有效配置、盲目地進行多元化投資、不能有效避免大股東的不良幹涉,就會使吸收來的資金得不到科學、有效的利用,不僅企業會因此受到不良影響,競爭力大大降低,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更會造成資金的大量浪費,使股市投資者的資金得不到預期的回報,甚至遭受嚴重的損失。這樣,整個資本市場也會因此而動蕩。

三、如何對上市公司在財務金融方麵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

上市公司對自身、同行業、投資者乃至整個市場都有著重要的影響,而財務金融方麵的經營管理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從財務金融方麵對上市公司進行有效的管理,使上市公司和諧、穩定、長期地發展,就成為了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素質,增強其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

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對企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素質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日常運營。所以,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對於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1.在工作中提升管理者的能力

企業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有意識地、特意地為企業管理人員安排一些特殊的工作,以此來使企業的管理者在工作中得到鍛煉,實現能力的提升。這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實現:(1)通過崗位交換體驗,了解財務金融方麵的運作,熟悉操作流程;(2)代理較高的職務,增強對事務的處理能力;(3)安排特殊性的工作,考驗和提高處理特殊事務的能力。

企業管理者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鍛煉,也更能體現出管理者的應變能力。

2.企業對管理者進行投資,增強管理者素質

企業可以將管理者送進相關的培訓機構進行培訓,也可以聘請企業管理方麵的專家到公司進行演講,還可以在公司內部長期設立培訓部門。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者的工作能力。

3.對企業的管理者進行專項培訓

企業可以組織針對財務金融管理的專項培訓,使企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在財務金融方麵形成科學的認識,充分了解財務金融的管理方法與運營機製,從而更好地應用到工作當中。

4.在學習之後進行鞏固

任何理論的學習都是為了應用在實踐當中,企業的理論培訓更是如此。企業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就是為了更好地進行日常經營。如果培訓的內容與日常工作不符,或者不能有效地應用到日常工作當中,那麼培訓就不能發揮作用,白白浪費人力物力,耽誤時間。所以,企業在選擇培訓內容時,一定要注意與日常工作相符,並且可以應用到今後的工作當中。而在培訓之後,也應該注意安排相應的工作,對培訓的內容進行鞏固、吸收,真正達到提高業務水平的目的。

5.企業管理者應主動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及管理水平

決定事物本質的是內因,所以,企業管理者的自身素質在企業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不能隻是被動地接受培訓,而是要主動學習,增強自身素質,提高業務水平,例如積極學習財務金融方麵的知識,更好地從財務金融方麵對企業加強管理。

(二)提高企業管理者的道德修養

在當今社會中,道德問題是無處不在的,上市公司自然也不例外。如果缺失了道德,那麼不誠信、不正當競爭等現象就會湧現出來,使上市公司失去信譽,走上一條不歸路。所以,企業管理者的道德修養對於上市公司是極為重要的,關係到上市公司能否健康、有序地發展。

(三)上市公司要嚴格遵守財政財務方麵的法律法規

一個企業的健康發展要以嚴格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為前提。對上市公司來說,遵守財政財務方麵的法律法規尤為重要。在資本市場中,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很容易迷失自我,在經營過程中做出錯誤的選擇,從而觸犯法律,對企業造成嚴重的影響,也對金融市場造成損害。

1.上市公司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財務製度、規定和財經紀律,對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事項在依法設置的會計賬簿上統一登記、核算,全麵反映金融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正確核算金融企業的收入和支出,按規定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製度,自覺接受財政主管部門和審計部門的監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