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基礎設施建設芻議
農村金融
作者:楊毓高
【摘要】農村信用社是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農村主要金融服務機構之一。但是就目前來說,農村信用社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給信用社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嚴重影響了農村信用社職能的有效發揮。因此必須加強農存信用社的基礎設施建設,下麵本文就對農村信用社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分析。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基礎設施農村經濟
農村信用社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對農民、農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金融服務保障,同時也是我國主要的金融服務機構。但是目前在國家宏觀政策中,沒有對農村信用社進行明確的市場定位,因此信用社最主要的特征也就是其管理主體以及歸屬問題,均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目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村信用社存在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問題,嚴重影響了其職能的有效發揮。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必須要加強農村信用社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改革力度,促進農村信用社的迅速發展。下麵本文就在對農村信用社的組成與發展分析的基礎上,對其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探討。
一、農村信用社的組成與發展
首先,農村信用社的組成主要是由社員入股組成,其中這些入股社員就是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的主要服務對象。農信信用社是國家金融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是農村金融主力軍和農民進行聯接的最好金融紐約帶,也是農民、農業以及農村經濟不斷發展的重要的經濟支持力量。就目前來說,農村信用社在發展過程中,具有基礎設施落後、財務虧損大、隊伍素質水平低以及功能創新能力差等問題。
農信信用社的成立是依照自願、互助互利原則的,但是經過一係列的變化,目前和群眾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甚至已經脫離的群眾,導致其在發展過程中具有非常濃重的“官辦”色彩,農民和信用社之間並沒有建設成為穩定的利益製約以及共享機製。在1953年,農村信用社正式成立,到1979年的時候被規劃為農行的基層機構,其“三性”在1984年開始進行恢複,直到1993年才被正式確定為合作金融組織。但是在農村信用社發展過程中,國家一直沒有對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方向和模式進行明確,直到現在,農村信用社也沒有對行政化管理模式擺脫,具有非常濃重的機會經濟痕跡,對信用社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其基礎設施建設,也因為國家以及各級人員的不重視,從而存在非常嚴重的落後問題。
二、農村信用社的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信用社的基礎設施建築,是其發展過程中需要加大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首先關於農村信用社的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就是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建設管理力度,從而逐漸完善農村信用社的硬件設施,加強農村信用社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另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快推進信用社農村支付基礎設施建設。
其中支付基礎設施主要中也就是指具有網絡結構,這對於城鄉連接,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並且在對非現金支付工具進行推廣的同時,還需要逐漸延伸支付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人民銀行需要對其進行引導,同時加大支持農村地區符合條件的銀行機構,加入到支付清算係統之中,對其支付清算係統的覆蓋範圍進一步進行擴大。農村信用社必須要強化內部控製,完善本社資金彙兌清算係統,以能夠逐漸增強鄉鎮和農村網點之間提供彙兌服務的能給力。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其支付業務量相對來說比較大,因此就需要根據其實際情況和支付需求,對鄉鎮網點的人員配備進行完善,同時依照業務不斷發展和有效控製風險的雙重條件下,對其鄉鎮網點的加大積極創造條件,其中包括大小額度的支付係統以及同城清算係統,以進一步為農村地區的資金彙劃提供便利。農村信用社在對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也需要根據其實施經濟需求,在農村地區有計劃的增加投放ATM機,以進一步讓本社業務係統借助於自主終端,在農村地區逐漸進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