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金融電子化係統的安全保密要求高。由於銀行是與金錢緊密相關的,有關銀行的計算機犯罪較多,因此係統的安全保密工作對金融電子化係統特別重要。

(二)金融電子化發展進程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發達國家就開始了建設金融電子商務的進程,整個金融領域邁入了革命性的變革過程。創立於1971年的NASDAQ係統,標誌著金融電子商務這一全新的操作模式從理念轉化為實際操作。美林銀行副主席1995年這樣說:“銀行為是一個已經變得極為過時的分配係統。銀行已經感覺到了進行改革的迫切需要。有些銀行知道怎麼做,如摩根。而另外一些銀行隻是陷入絕望。”隨著“網絡應用為核心的無所不在的計算機時代”,即“數字化革命時代”的到來,金融業全新的經營方式——電子金融開始形成。

到了90年代,電子商務進一步加快了金融電子化的步伐,許多發達國家的金融業開始以清晰的理論作為指導,在金融係統中有選擇地應用新技術,像理財服務、係統集成、網上金融服務、網上支付和個性化金融產品等新理論和新概念紛紛湧現。在這場金融創新的曆史變革潮流中,美國金融業充當了金融改革的領導人——在推廣根據個性化服務需求的綜合性金融支付服務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金融監管體係並研發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信息增值服務,加快金融企業和金融市場的數字化建設,全麵開展金融電子商務活動。

1995年10月,美國三家銀行聯合在因特網上創建了世界第一個網上銀行“安全第一網上銀行(SFNB)”,它剛開業時僅僅占有一座寫字樓的半層樓麵,但其業務遍布美國各洲,包括電子鈔票兌付、在線交易登記、支票轉賬等,使其客戶可以足不出戶地輸各種銀行服務,網點問題不再成為銀行的束縛,獲得了投資者的高度認同。這表明金融電子商務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新階段。在那之後,金融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帶給傳統金融產業巨大的衝擊,迫使它不得不從管理結構和管理理念等方麵開始全新的探索和改革。

我國金融創新電子化起步較晚,但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電子化係統,成為我國金融創新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1975年,中國人發銀行從蘇聯引進20多台穿孔打字機和計算機組成的電子管計算機,主要用於處理全國聯行往來業務;1980年,人民銀行增設了3M-150計算機並在上海、南京、西安、廣州分行裝機運行,首先實行營業部、分理處一級的銀行自動處理;1990~2003十三年裏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金卡工程”,同時進行了大規模的網絡建設,如中國金融數據通信網絡(CNFN)、中國人民銀行通信網以及各專業銀行的專用網等。各專業銀行先後引進IBMES900係列大型機,利用數字數據網(DDN)或公用電話網(PSTN),建立了跨省、市網絡係統。金卡工程的實施,推動了我國一些商業銀行的電子化進程,目前銀行卡業務已實現聯營並得到迅猛發展。截至2005年底,全國銀行卡發卡機構175家,發卡量916億張,2005年銀行卡總交易金額47萬億元,其中消費交易額9600億元,分別是2000年的1014倍和815倍。銀行卡受理環境不斷改善,截至2005年底,可以受理銀行卡的特約商戶39萬家,部放POS機具61萬台、ATM機8萬台,分別是五年前的315倍、319倍和211倍。金卡工程的建設為實現網上支付與資金清算提供了很好條件。目前,國內幾乎所有大的商業銀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網上銀行或在因特網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頁和網站。

(三)國內金融電子化的發展階段

我國金融電子化相對西方國家起步較晚,但在金融電子化建設進展神速,在金融通信網絡和金融業務處理等方麵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已建成的電子化金融係統對加強金融宏觀調控、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速資金周轉、降低經營成本和提高金融服務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推進我國國民經濟金融快速、健康和穩定發展。國內金融電子化的發展主要分為以下4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