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資深投資人士,發布於2014/4/07
格隆已經多次分析雷軍,不單是因為格隆欣賞和認可雷軍這個人,更重要的是中國互聯網領域已經明顯出現了一個力量強大到不容忽視的“雷軍係”。2014年以來,“雷軍係”的公司在資本市場的一係列動作讓人眼花繚亂,從小米入股西山居(2月17日),到YY宣布砸人民幣10億元做100教育品牌(2月25日),到金山收購迅雷10%的股權(4月3日),再到獵豹正式提交招股書(4月3日),“雷軍係”的版圖正在迅速擴張並且逐漸彙聚成一股力量,形成中國互聯網TAB三巨頭之外最醒目的第四極。雖然雷軍先生曾經在股東會上謙遜地表示過TAB所代表的中國互聯網第一陣營已經很難撼動,但是以實際行動來看,雷軍先生顯然沒有放棄改變行業格局的努力。基於雷軍先生對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深刻理解及其團隊所展示出的高效執行力,以及“雷軍係”公司對互聯網幾個關鍵戰略要地的卡位,格隆認為“雷軍係”公司大概率是在未來幾年內都值得互聯網投資者高度關注的。因此,格隆再談一談對“雷軍係”公司的一些觀點。我們的討論從上市以來就比較有爭議的歡聚時代開始(YY)。
歡聚時代的CEO李學淩和雷軍是老相識,早在《中國青年報》做記者的時候,李學淩就因為經常報道金山的產品而與雷軍相識。也是在那段時間,李學淩采訪了大量的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先行者,包括張朝陽、王誌東、馬雲、雷軍、周鴻禕等,在圈內積累了深厚的人脈。後來,李學淩做過搜狐IT的主編,也做過網易新聞的主編,因為不得誌出走網易,與雷軍攜手創業。李學淩的這段過往不重要,格隆關注的是李學淩兩次離職時的一些細節。李學淩在談及在搜狐離職的原因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搜狐的作風不夠強悍,大家不敢罵老板。你想一個公司都不敢罵老板了,最後咋弄啊,有話不敢說。”這句話至少讓格隆看到了兩點:
第一,李學淩不是一個甘於平庸的人;
第二,李學淩應該是一個聽得進去別人意見的人,這樣可以避免他自己在大方向上麵犯錯。
至於離職網易的原因,說起來真的有點讓人唏噓。李學淩在網易的時候向丁磊提出自己的設想:“用一種新的組織架構來發展網易的內容,把房產、遊戲、汽車和科技4個頻道獨立出來,成立自負盈虧的公司,員工持股,而管理者對於獨立公司擁有完全的控製權。如果順利,5年之後,網易會手握4家上市公司,每家都能做到領域老大。”現在回頭看,這是一個多麼有前瞻性的判斷!丁磊當時也確實采納了李學淩的意見,在廣州設立了網易的房地產頻道。隻可惜不到半年時間,丁磊就把已經有40萬元月營業額的房地產頻道賣給了搜房,導致事後才知情的李學淩憤然辭職。
看看今天搜房54億美元市值(房地產門戶代表)、汽車之家38億美元市值(汽車門戶代表)、歡聚時代37億美元市值(遊戲門戶代表),總和已經遠遠超過了網易本身的83億美元市值,不知道丁磊同學遙想當年的時候會作何感想。為什麼在講歡聚時代之前,囉嗦這麼多李學淩的往事?因為在格隆看來,如果你在做一個長線投資,某種意義上講你的錢不是投給一家公司,而是投給一個人或者說一個管理團隊的。尤其是在互聯網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行業,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業務本身的壁壘能夠讓他的投資者在3年或者5年的時間維度上高枕無憂。管理層對行業的洞察力和團隊的執行力才是一家公司得以長久生存的關鍵。所以才有很多PE的投資人在考察投資項目的時候對團隊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對項目本身的重視。而在稍後格隆分析歡聚時代業務的時候,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管理層前瞻性的判斷對於一家公司命運的深刻影響。
下麵回到正題,來看看歡聚時代的業務。2005年李學淩離職後,從雷軍手裏拿到了一筆錢,創辦了遊戲門戶網站多玩。2008年推出YY語音軟件,為多玩上聚集的眾多遊戲玩家提供了多人在線遊戲的實時語音對講支持。2011年發力在線互動音樂平台,現在已經成為公司最主要的,並且是增長最快的收入來源。2014年宣布投資人民幣10億元發力在線教育。可見公司每過3年就會做一次大的戰略部署。根據歡聚時代目前的財務報表,公司的業務主要分為四大塊:網遊、在線廣告、增值服務和音樂。我們逐一來分析,首先是網遊業務。2013年網遊的收入為人民幣6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33%,同比增長為81%。遊戲業務的收入目前主要來自於頁遊的運營。公司的多玩平台門戶和YY語音平台聚集了眾多的遊戲玩家(注冊用戶4億,月活躍用戶9千萬)可以支持公司的遊戲運營業務。歡聚時代的遊戲運營策略比較獨特,通常都不會采用獨家代理的方式,而是選擇代理一些已經上線一段時間、市場反映比較好的遊戲。這樣的好處是業務的不確定性比較小,而且非獨家的授權費也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