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度也有奪命假酒(1 / 1)

印度也有奪命假酒

國際

作者:宋詩豪

6月17日,印度金融中心孟買發生一起特大假酒致死案,造成百餘人傷亡。6月24日,印度警方宣布抓獲孟買假酒案嫌疑人。印度假酒可謂臭名昭著,就在今年1月份,北方邦首府勒克瑙附近的兩個村莊發生假酒致死案,導致近30人死亡;2011年,東部西孟加拉邦的桑格朗普爾村發生一起村民因飲用假酒而集體中毒事件造成近170人死亡。

本次事件雖說是發生在印度的繁華都市孟買,但是,實際發生地點是孟買最大的貧民窟之一——拉克希米·納格爾。因此,在這次事件中因飲用假酒而傷亡的大多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動者。之前發生的幾起假酒致死事件也多發生在農村,購買者大多都是貧窮的農民。其中多為男性,職業則是搬運工、貨車司機、車夫、小商販。他們想喝酒,卻又喝不起正規的酒,於是這種情況下他們隻有一種選擇:購買劣質酒和純酒精勾兌的假酒。作為一個家庭的生活支柱,他們一旦因飲用假酒而殘疾或喪命,便會使原本就在貧困中掙紮的家庭徹底瓦解。

在印度,假酒屢禁不絕、悲劇頻發是事出有因的。其一是印度的酒品專賣製度,在這一製度下,酒精飲品隻能在有售酒執照的酒行銷售,而這一執照的獲得並非易事,官員和商人之間的不法交易便是情理之中。在嚴苛的限酒背景下,印度市場上的酒品價格居高不下,消費者買酒支付的價錢中,各類稅費占比會高達50%。由於嚴苛的限酒措施以及高昂的飲酒成本,不僅使底層消費者在正規酒品前望而卻步,還造成了假酒在市場上的泛濫。其二是印度對假酒市場的監管和治理不利,一些地方的執法部門和警察收取假酒酒販的賄賂,甚至還有政客與假酒製造者互相勾結,從中漁利,導致政府打擊假酒市場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每次假酒致人死傷的事件都會有失職的警察和假酒販子受到法律懲罰,而他們卻被認為是事件的“替罪羊”和“犧牲者”,真正的假酒製造者卻依舊逍遙法外。因此,在遠離城市的村鎮,販賣假酒更加猖獗。

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則是一直困擾印度的難題——貧富差距懸殊。比如在加爾各答、孟買這兩個大城市,城市人口中就有1/3到1/2住在貧民窟。其中孟買的貧民窟人口最多,約有1100萬,占該市總人口的2/3。由於收入微薄,底層勞動者隻能購買黑作坊生產的低廉商品和食品,像假酒這樣的劣質食品所導致的悲劇也便成為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