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苗行動”推進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全覆蓋
檢訊
作者:莫燕珍 羅群 蔡潤鏗
“檢察官哥哥,為你們的微信普法點讚!”“自從看了‘暖苗’微信,我頓時腦洞大開,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學壞了。”……
每次在微信訂閱號“暖苗行動”後台收到“微友”的留言後,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檢察院的微信管理員司徒梓健火速回複,這樣的親密互動讓他心裏暖暖的。2014年以來,該訂閱號共推送“檢察官哥哥給你講案例”50多期、“法律知識知多點”暖心貼士50餘個,在線為未成年人及其家長釋疑解惑10餘人次,被點讚2000餘次。
最新穎的模式:互聯網+
為破解傳統法製思維困境,海珠區檢察院著力打破原有的教育路徑依賴,積極對接“互聯網+”新概念,創造性地將互聯網時代“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融入“暖苗行動”中,努力形成網上網下、線上線下相互補充、多層次、全方位的普法格局,實現法治與未成年人“零距離”。線上致力於將普法宣傳、法律谘詢搬上手機,通過QQ群、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台,開設《檢察官哥哥給你講案例》欄目,每周固定推送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例、法律知識知多點及“暖心貼士”等內容,與未成年人開展深度交流,時刻為青少年敲響法律的警鍾,樹立“檢察官哥哥”的“暖男”形象。線下則專注於提供“定製”法律服務,以需求為導向,在婦女節、青年節、兒童節、開學及放假前後等重要時期,根據學校“定製”的內容,安排經驗豐富、親和力強的幹警深入獵德中學、江南外國語學校、昌崗路小學等10餘所校園開展法製講座、模擬法庭、法律知識問答等活動20餘次,受教育學生達3000多人次。
最優質的資源:誌願者+
檢察機關麵臨案多人少,普法資源不足的困境,要實現青少年法治教育在社會範圍內全覆蓋、無死角,必須擴容普法隊伍。
該院決定“放大招”開展“傳遞行動”,吸納各種社會力量,充實專業普法隊伍。邀請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10多名高校輔導員、15個示範社區的50多名社工和誌願者加入法律宣講的行列,舉辦“公益普法誌願活動”培訓講座20餘場,聘請青少年教育專家、資深檢察官開展授課技巧培訓、“傳遞”法律知識,教會他們如何普法,不斷提升輔導員、社工和誌願者解決青少年法律問題的能力,使普法師資隊伍的力量和專業化程度得到提升,實現普法教育資源輸入輸出雙向結合。
最溫暖的行動:暖苗福袋+
該院聯合海珠區團委、青年誌願者協會等單位,啟動“福袋傳城”行動,為海珠區的貧困學生送去溫暖。為避免傳統愛心傳遞行動的唯一個體、單向選擇、不可持續等缺點,“暖苗福袋”通過印製“ID號碼”、附上“福袋傳城”攻略、“愛心卡”和《關愛明天·播灑陽光》“暖苗行動”小冊子等,使“福袋”具有可記錄、可循環、可傳遞等多種功能,實現捐贈者、傳遞者和受助者之間的“交流對話”。檢察誌願服務成員們利用冬至、元旦等節日前夕,帶上裝滿愛心的“福袋”走進校園,為學生們送去節日的問候。
2014年年底,“暖苗行動”從廣州市1236個參評誌願服務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二屆廣州市青少年服務項目創意大賽銅獎,是廣州市檢察機關唯一入選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