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指尖的文化
盛夏的風留戀於平凡的樹梢久久不肯散去,蹣跚的步伐印著夏日的炎熱在我們的腳步裏遊竄,路上的風景在車窗裏倒退成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輾轉晨曦與遲暮之間,讓陽光灌滿金黃的背影,此時沉沉的落日是夕陽裏的新娘,在這走過的路途裏,淡淡的流淌在指尖,那是一種文化的氣息,也是陪伴在我們旅途裏最美麗的風景。
也許,最美的風景總是在路上,所以“走讀”也成了一種習慣。正如沉沉的夕陽,總是在西下時才能淡淡地泛起一陣陣紅暈,此時,那是最美麗的景色。同樣,行走在城市的邊緣,流淌在指尖的莫過於濃濃的鄉村情,鄉村文化。
公車在沿途公路的一角停了下來,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踏上了這片土地,當我轉身回望時,長長的公路線鋪滿了一道道火陣,隻是肉眼看不出來,等走近你會發現這樣的旅途,我們靜悄悄地走了過來,而這隻是內心裏的文化在作怪,那是一種向往。有時,行走就是一種最美的風景。
同樣,行走的過程也是文化積澱的過程。
踏上這片土地時,我是懷著一種激動的心態,可是瞬間陌生的文化讓人頓時迷失了方向,後來,在一位路人的指引下,我開始輕輕地走進這座小鎮,去領略那令人神往的文化內涵。刹那間,鄉鎮的燈紅酒綠讓我無意間開始懷疑這座小鎮,因為在我的印象裏,所有與文化扯上關係的莫過於是一種古老的景象,可是眼前此景卻不禁讓人有點懷疑,是否穿越了現實的屏障,跳躍到了一種新的文化氛圍。不過,事實證明,這是一種難以令人信服的事,因為現今看來,“文化”已經不局限於所謂的建築或者說一種傳說,它已經悄悄的跟時代接了軌。簡而言之,這就是一種所謂的“文盲”現象,一種對文化認識上的缺失與偏見,所以積澱是一個過程,先前架空於腦海裏的空中樓閣似乎也要崩坍的徹底。而我們的此次之行,無形中就是一個最好的實踐,在行走中積澱文化,在積澱中發揚文化。
人雲“中國的文化是文人走出來的”,所以很多時候我更願意做一個流浪者,在欣賞中國文化的同時,也能體驗一下文人的生活。不過,曆來,文人是一個高尚而要崇高的身份,古人識書百篇尚不敢以文人自居,況且當下之人,不過我倒喜歡以一種通俗的稱呼給文人下個定義,即所謂的寫文章之人,用文化的定義來講,就是將文化以字的形式呈現出來,後者也常常被稱之為“文人”,當然這是直接跟文化相聯係的,不過這也算旅途上的一種調侃。
夜晚的燈光泛著白亮亮的灰度,很靜,很靜,窗外漫天的星星也在演繹著日月星辰的交替變化。我們的走讀之路才剛剛開始,很長的一段路,我們需要走完,不過,這流淌的文化,卻未曾從我們的指尖消失,因為我們在路上。相信不久的以後,這條路我們還會走過,因為我們的文化還在不斷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