彙潤,留一季春意在板倉
秋的韻味,向來是讓人難以捉摸的。想伸手去觸摸,卻淡淡地伴隨著一股淺淺的秋意而轟然散去。正如如水的月那般,甚是令人難以捉摸。難而板倉的秋卻讓人有股深深的愛意,如同春日裏盛開的花兒般,給人的意境總是那麼恰到好處。
身處城市的喧囂,我們常常被周遭的浮華所侵染。很多時候,我們的心總是被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陰霾。而秋天的蒼涼悲戚無疑讓這個季節更具壓抑氣息。於是,心靈急需在一片純淨的自然環境中得以交換,淨化。以致於尋求一個超脫於世俗的清靜之地。然而這種地方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也曾經踏足過些許名勝古跡,偶爾也下下農莊體驗下生活情趣,望城的靖港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印象,然而其鮮明的文化特色卻不是那麼的濃厚,以致於在遊走間會漸漸忽略此行的目的,常常讓人陷入擁擠的人群中。予我本身而言,靖港古鎮的美,無意間參雜了些許“味道”,而這種味道常常讓人心生膽怯。
我是在無疑間踏上板倉山莊之行的。這也許多半跟城市的喧囂扯得上些許關係。然而,此行的目的地,我最初是不知曉的,以致於後來,當我踏上這片土地時,我的心竟有些許的激動與興奮。
一路上的風景雖然在秋的襯托下有些許的慘淡。但在我們過了收費站進入板倉界麵時,滿目的頹敗景象霎時間被更換了色彩,綠色成為了這裏的主角,我們不得不欽佩大自然的神奇與超脫,它在賦予人類優良的生存環境麵前竟如此的變化莫測,以致於讓人不禁聯想到了詩人陶淵明眼裏所描繪的桃花源,然而此情此景卻難以再次複製,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而我卻更希望把板倉的美親切的稱之為——江南桃源。因為這裏具備江南水鄉的特點,同時也具備桃源的“與世隔絕”的清幽。不過,這些卻無法全麵的概括板倉的特色。
板倉的特色,從很久以前就漸漸被附上了一種文化標誌。因為這裏是著名愛國烈士,毛澤東妻子楊開慧的故居。這裏蘊藏了濃厚的曆史文化。剛踏上這片土地時,對於這位曆史著名人物,我是沒有多大印象的。隻記得,在高中的曆史課本裏,有過印象。不過,物是人非,殘存的記憶也隻能隨著時間的點點流逝而漸漸被遺忘,然而此次的出遊,竟無意間讓我又接觸到了這個人物,她的偉岸深深的在我的腦海裏變得清晰起來。以致於在尋訪楊開慧故居與紀念堂時,心底突生種難以表露的情懷,讓人深深的有種紮根在此的念頭。
不過,讓人感動的是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深深愛戀。
在楊開慧紀念堂時,我們見到了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信,裏麵深深的表達了楊開慧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言語間無不透入出一種濃厚的愛戀。不過隨著歲月的流逝,泛黃的字跡已經難以辨認,隻能通過隻言片語間去體會那種情感。後來,我們輾轉之間來到了楊開慧墓陵,在墓碑上方的石板上,我們見到了毛澤東寫該愛妻楊開慧的悼念詞《蝶戀花》,言詞間,深深的思念不禁意間讓人感受到了一股深深的秋韻。
慧潤鄉村客棧是我們此行的第四站,也是板倉的特色之一。相較於前幾處景點的文化底蘊,此處可以說是一個集生態與心態為一身的農家小院。樸實的農家風味與濃濃的古村文化在這裏可以一覽無遺。我們沿著小路,在繞過一個池塘後到達了這個地方,相較於城市而言,這裏無疑是放鬆身心的好地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正是此地此景的完美寫照。溫熱的陽光伴著池塘裏小鴨戲水的妖嬈,合著淡淡的茶香,端坐在農家小院的清閑,無疑讓人有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