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這個和申,又在找事。”懸岩。
“對,和申是逮空兒就鑽,找邪碴兒唄!”老大不呢。
(曹磊相聲):乾隆一琢磨,有理呀:“哎,劉墉,清明前、後,僅差一,怎麼名稱就不同了呢?”
────“是啊,我也覺得玄幻。”盜涼人。
(曹磊相聲):劉墉解釋:“啟稟萬歲,世間萬物,長幼有別,名稱各異呀。比方竹子,大了稱‘竹’,幼時為‘筍’;人也如此,老稱‘叟’,幼時為‘童’;就拿和大人來吧……”
和申感到不妙,便:“我這稱呼上,有什麼不一樣啊?”
“您現在稱‘中堂’,時候不是叫‘蠟頭’嗎!”
────“哈哈哈哈哈哈哈!”眾人又是笑聲起。
(曹磊相聲):乾隆一聽,也樂了。好,往裏走吧,仨人來到方壺勝境。當間兒是“蓬萊仙閣”,東西陪襯“風”、“月”二樓。看過以後,乾隆帶著劉墉、和申進到蓬萊仙閣。命太監取來文房四寶。
────這時,直播間有人問:什麼是文房四寶啊?
(曹磊相聲):文房四寶,就是湖筆、徽墨、端硯、宣紙。
太監研好墨,鋪上紙。劉墉抖精神、揮鐵腕,唰唰唰唰!四個大字“聽風觀月”,寫完了。這是大字,三尺見方,一張紙寫一個,單字兒。
乾隆一看,嘿!果然名不虛傳,寫得不錯,筆力渾厚,行若遊龍,好!
和申在旁邊兒看著:嗯……單字兒……瞧出有空子可鑽來了,忙:“啟奏萬歲,奴才討旨。”
────“和申又要興風作浪。”飛舞手。
(曹磊相聲):乾隆問:“你討什麼旨啊?”
“劉中堂既呈獻墨寶,奴才願親臨監工。”
“好,速選能工巧匠刻字製匾。”
“嗻!”
(曹磊相聲):和申拿著“字”走啦。隨即傳來工匠,當場製匾。劉墉寫好的四個字,是單字兒啊。工匠往匾上一鋪:觀、月、聽、風。和申了:“哎哎,把‘月’和‘風’,換過來!”
“啊?換過來?跟中堂回,換過來就成了‘觀風’‘聽月’啦,沒講兒啊。”
“多嘴!我叫你換,你就換,出了漏子,到時候有我哪!”
工匠心,有你呀,到時候可就沒我啦!
“別愣著啦,快幹,誤了時辰,拿你是問。刻!”
“哎,刻!”
(曹磊相聲):和申心,行啦。“觀風”,“聽月”。我看你這“風”怎麼“觀”,“月”怎麼“聽”。到時候講不上來,皇上一生氣,我再加點兒言,哼!叫你羅鍋兒死,都不知怎麼死的。
────“這和申,太缺德了。”心舞揚。
“是啊,和申這招兒太損!”盜涼人。
(曹磊相聲):和申那兒忙著製匾,乾隆跟劉墉也沒閑著,他倆幹什麼呢?在蓬萊仙閣頂上觀望圓明園的風景哪。紅牆、金瓦、綠樹、碧池、白雲、藍。嗬,那個美,簡直沒地方找去。遠看“課農軒”、“耕雲堂”,就跟鄉村一樣,酒肆的旌旗,隨風擺動;湖中的舟,揚帆行駛;岸邊的麥田,顛簸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