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財商智慧(1)(2 / 3)

可以說,智慧是財富之源。一個人隻要擁有智慧,無論從事哪個行當,他都能賺取財富。當然,在每個行當中,也都有一些竅門可尋,隻要你動用一下智慧,去開啟那扇門,財富就會滾滾而來。

一天,一個流浪漢向阿伯特·戴維森乞討:“賞個小錢吧,先生。”

當時的戴維森是個演員,但已經失業了很長時間了。因此他沒好氣地說:“別糾纏我,我也是身無分文。”

在乞丐轉身走開時,戴維森發現他失去了左臂,但是臉色紅潤,衣著一點也不破爛。

“等一等。”戴維森把他叫住。

戴維森問:“你知道我為什麼一個子兒也不給你嗎?”

乞丐懶得回答他,隻是搖了搖頭。

“因為你看上去境況比我要好”,栽維森說:“你跟我來。”

回到住所,戴維森拿出自己的化妝盒,開始朝那人的臉上塗抹油彩,一會兒工夫,那人就有了一副蒼白的麵容,臉上呈現出憔悴的皺紋,頭發也被用剪子剪得亂蓬蓬的。

“你昨天掙了幾個錢?”戴維森問。

乞丐回答:“昨天掙了4美元。”

戴維森對他說:“那好,去試試今天能否多掙幾個。”

兩天後,這個乞丐來到戴維森的住所,交給他5美元。化妝後的第一天,他掙了30美元,這個數目近乎他從前最高所得的7倍。

沒過多久,這個消息傳開了,其他乞丐也紛紛前來求助於戴維森。

戴維森向每個人收費2美元,他把他們裝扮成一副孤獨淒苦和絕望無助的樣子,提示他們恰當掌握哀訴的嗓音。

在頭一個月裏,他每天給18個乞丐常客化妝。一年工夫,他搬進了一所條件良好的住宅,有了一部小汽車和一大筆銀行存款。一連16年,他忘記了自己當演員的生涯,接觸了成千上萬的紐約乞丐。

有一次,2萬名乞丐在布明克斯舉行集會。這些人中,有1.7萬人是(或曾經是)戴維森的顧客。他們的首席發言人在會上宣布:“我們需要的是能為我們說話的受過教育的人。”有人提議阿伯特·戴維森,得到了一致通過。戴維森就這樣成了紐約市乞丐協會的秘書長。

財商策劃

在知識和信息時代,人類的競爭主要是腦袋的競爭,是知識和智慧的競爭。知識是一個人創造和掌握財富的基礎,但這種知識不單純是學校裏老師教的專業知識,它主要是一種活生生的社會知識、一種創造性的經營智慧。

學校裏教的專業知識是一個人必備的技能,是“創造”財富的基本手段。而要想真正成為財富的所有者,我們所需要的知識,就是“掌握”財富的知識,是發揮財富力量的知識,是投資和回報的科學,是關於如何讓錢生錢的學問。

四、讓手中的資源運作起來

起點相同,機會均等,隻有用心去想,用心去做,才能脫穎而出,獲得成功。理財也是如此。理財之道,最重要的是,要把手中的資源運作起來,使其增值,而不是把它保存起來,保持原值。

有一天,一個年邁的富商為挑選自己合適的繼承人,特地把三個兒子都叫到身旁。

老人對三個兒子吩咐道:“我給你們每人5顆稻粒,你們要好好保存,一旦我向你們要時,你們要還給我。”

三個兒子異口同聲地答應了,然後每人拿了5顆稻粒走了。

三年後的一天,老人自知將不久於人世,於是把三個兒子叫到跟前,問問他們如何保存那5顆稻粒。

首先問到大兒子。大兒子早就不屑一顧地把那5顆稻粒丟掉了。

這時,他趕緊到自家倉庫拿了5顆稻粒放在父親麵前。老人一看便知不是自己給他的5顆稻粒,問明情況後,十分生氣地把大兒子責罵一通。

接著問二兒子。二兒子當時料想父親肯定是有所用意,所以回去後用布層層把稻粒包好,放到一個盒子裏藏了起來。所以二兒子不慌不忙回家取來盒子,把那5穎稻粒交給了父親。父親見後表示滿意。

最後輪到小兒子。小兒子說:“父親,我無法送來你給我的那5顆稻粒。我回去後找了塊地,等到下大雨時把稻粒種到田裏,然後再移植到其他地方,同時把四周圍起來,精心管理。當年稻子長勢很好,翠綠喜人。當稻子成熟時,我便及時收回,藏到罐子裏。第二、第三年也如此。所以您現在要我把它全部弄來,恐怕得要輛馬車去拉。”

老人聽後十分高興,決定選小兒子為繼承人,因為隻有小兒子懂得理財之道。

財商策劃

喬治·蕭伯納說過:“最大的罪行和最壞的罪行是貧困。”我為什麼這樣窮?其實許多人曾經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許多人不甘貧窮,做過許多嚐試,雖然有的人成功了,而很多人在曆盡磨難之後還是失敗了,還有一些人則在創業之初便因遇到了困難而停滯不前了。賺錢真這麼難嗎?賺錢其實並不難,難的是一個人思想觀念的轉變。有些人甘於貧窮,有些人因懶惰而不肯行動。貧富隻是一念之差,財富離你也隻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