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做任何事都有風險,那麼在理財的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什麼樣的風險呢?本章將對理財中常見的風險進行講解,希望能使大家防患於未然。
理財陷阱知多少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下餡餅。”理財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誘惑,大意、輕信、貪婪都會讓我們掉進理財陷阱。
理財中最常遇到以下幾種陷阱:某些機構利用模糊概念宣傳理財產品,貌似很高收益的背後隱藏著相當苛刻的條件;過大宣傳理財產品能夠帶來高效益,而忽略高風險;盲目投資,有些人為了追求高收益,不顧自身實際資產和風險承受能力,導致血本無歸;投資模式單一,將多個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遇到籃子掉下情況,全部雞蛋都摔碎;理財一根筋,理財是根據經濟情況的變化而改變的,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理財方式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變自己的理財方式;過度依賴理財產品或理財分析師。這些都是理財中的陷阱,科學理財就得避開這些陷阱。
投資如同過馬路要一慢二看三通過
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馬路標語“為保障您安全通行,請一慢二看三通過”,投資如同過馬路,在進行此事項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冷靜的頭腦和敏銳的觀察力,不急不躁,確保穩、準。
所謂一慢,就是在投資時切不可激進,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總奢求一夜暴富,這樣才能保證後麵步驟的實現。所謂二看,就是投資前要仔細觀察,根據自身資產及風險承擔能力,比較各種不同的投資產品,從中選擇收益較高、相對較穩的投資產品。三通過是指在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冷靜的分析後,購買自己選中的投資產品,實現自己的投資計劃。
投資如同過馬路,本身就有風險,但隻要做到前三點,就能安全通過馬路,看到馬路對麵的亮麗風景,隻要選對投資產品,就能實現資產的穩定增值,實現美好生活的願望!
個人也會“破產”
“破產”這個詞在商事領域出現的頻率較高,一般指公司破產、合夥企業破產,“個人破產”現在法律還無明文規定,但個人的確會遭遇破產事實,“城市負翁”“負資產階級”這些新興名詞的出現正說明了這一點。
前幾年國家一直鼓勵個人信貸消費、超前消費,以消費拉動內需,但隨著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飛速發展,出現越來越多的過度負債消費,以及通貨膨脹、利率上升和失業風險的加劇,再加上子女出生、教育支出、疾病、意外傷害、父母不測等都需要大筆開支,更加重了他們的負擔,年輕人不斷入不敷出,往日優良的銀行消費信貸資產演變成呆賬、壞賬,長此以往,最終逐步走向破產的邊緣。要預防個人破產,需量力消費,做好自己的理財規劃。
金融消費要學會維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方式在迅速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熱衷金融消費,與普通消費相比較,金融交易雙方地位不平衡,消費者可能會遭遇霸王條款、推銷員擴大產品功效、晦澀難懂的條款。金融消費中,消費者要保護好自己的權利,在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時,要勇於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消費之前,消費者要充分了解其產品,購買產品時要與銷售者訂立合同,以便在出現糾紛時能夠提供書麵證明。消費中或消費後,如果發現權利遭受侵犯,可以選擇與經營者和解,也可以選擇向消費者協會投訴,還可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在比較成熟的行業中,還可以向行業內部自律機構或行業組織提出。
“隻打雷不下雨”的情況應該離我們遠去,公民敢於維護自己的利益,享受自己應有的權利,才是法治社會不斷成熟的標誌。
存折保管須謹慎
俗話說:“小心駛得萬年船。”對於關係自己或者家庭經濟命脈的存折保管,更應該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