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頭肩底的走勢。突破頸線後,又繼續了上漲的行情。
頭肩底的形態被確定後,對穩健型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買入信號。雖然股價和最低點相比,已有一定的升幅,但相對整個反轉後的上升趨勢來說,隻是剛剛開始,頭肩底一旦確立,升幅往往高於其底部至頸線位的理論上的幅度。頭肩底頸線位突破時,必須有相應的成交量配合,否則可能是假的突破。但如在突破後成交量逐漸放大,形態也可確立。
四、雙重頂/底
1.雙重頂
在上升趨勢中,股價達到某一高點後,開始回調,回調到相對低位時,股價再度被多頭拉升。漲升至前高點附近時,多頭出現上漲乏力、成交量疲軟的狀況,股價開始回落。回落的過程中,如果跌破前低點的水平線位置,經反抽無望收複,則雙重頂成立。
雙重頂的成交量分布,左側高點的合計成交量大於右側高點的合計成交量。僅從成交量分析也可看出,多頭聚集力量衝上左側高點回調後,再度發力衝擊新高,不管創新高是否成功,右側高點的成交量已明顯比左側單薄。顯示出多頭第二波攻擊兵力不足,狀態疲乏,下跌即將到來。雙重頂的下跌幅度,一般是雙頭低點畫一條水平線,水平線到雙頭最高點的價差,即是雙重頂形成後大致的下跌幅度。
2.雙重底
在下降趨勢中,股價達到某一低點後,開始反彈,反彈到相對高位時,股價再度遭到空頭打壓。下跌至前低點附近空頭人氣衰竭、無力下行,股價開始反彈。反彈的過程中,如果上漲擊破前高點水平線的位置,經回抽水平線得到支撐,則雙重底成立。
在雙重底形成的過程中,股價經過一波急跌創出低點後,多頭開始試探性買入。但股價隨即遭到空頭再度打壓。空頭經過前期較長時間的下跌,力量消耗殆盡,下跌已是有心無力,這時積蓄已久的多頭力量終於爆發,突破最近高點的水平線後,隨著成交量的穩定放大,反彈已轉化為反轉,一輪上漲已是近在眼前。雙重底成立後的最低上漲幅度,理論上是雙底低點到最近反彈高點的水平線的價差。
ST大地就是一個典型的雙重底,突破形態後,後市又上漲了較大的幅度。
五、三重頂/底
1.三重頂
三重頂和雙重頂圖形定義很相似,隻是三重頂的多頭多了一次衝頂的過程,也多消耗了一份多方的買入力量,由此構築的三重頂比雙重頂更具殺傷力,反轉形態更強烈。雙重頂變化為三重頂,猶若三座大山套牢在多頭身上,可見多頭想再次翻身,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過程來消散三重頂巨大的殺傷力。
三重頂的理論跌幅是:頸線位置到三重頂最高點的價差。投資者對此需要靈活掌握,很多個股在實戰中出現三重頂,跌幅往往要比理論跌幅大很多。
2.三重底
在下降趨勢中,股價達到某一低點後,開始反彈,反彈到相對高位時,股價遭到空頭打壓,下跌至前低點附近時,股價又開始反彈,但反彈到最近高點位置時,股價再度受壓下行,這次下跌仍然在前低點附近止跌,隨後股價頑強帶量上漲,並擊破前高點水平線的位置,經回抽水平線得到支撐,則三重底成立。
在三重底形成的過程中,股價遭到多次錘煉,很多意誌不堅定的投資者多被折騰出局,所以三重底在實戰中一旦成立,多比雙重底可靠。
六、矩形
矩形又稱箱形整理,是指股價在長方形的範圍上下運動,是股票操作中常見的形態。在判斷矩形形態的時候,還需關注股價的整體漲跌幅度:在漲跌幅度較大的基礎上出現矩形,則最後的反趨勢突破是帶有反轉性質的;在漲跌幅度較小的情況下出現矩形,則是趨勢途中的整理。這類圖形喻示著前進的方向不明確,市場在觀望和等待中。
在矩形整理或箱形整理形態中,有經驗的短線投機客經常依據矩形的上邊或者下邊來做短線操作。這種操作方式一是要求矩形的上下空間夠大,有價差可獲利;二是再發生矩形突破時,操作者要有果斷止損或者堅定持股的良好心態。
上升趨勢中,當股價有效突破矩形上邊的壓力線,成交量配合放出時,說明多方聚集力量後,已準備開始一輪上升行情,這時投資者應穩定持股或逢低吸納。在下降趨勢中,當股價有效跌破矩形形態下邊的支撐線,資金開始外逃時,說明多方已經無以為繼,而空方積蓄力量後,股價將開始新一輪的下跌行情,這時投資者應離場觀望。
七、三角形
1.上升三角形
這是一個強烈的中繼技術形態,其股價上漲的高點基本處於同一價位,回調的低點卻在不斷上移,股價波幅漸漸收窄,與此同時,成交量也在不斷萎縮,不過在上升階段成交量較大,下跌時成交量較小。這說明看空的一方在某個價位不斷賣出,迫使股價下行,但市場卻對該股看好,逢低吸納的投資者不等股價跌到上次的底點就買進,形成一個底點比一個底點高,此時連接這些點位成為三角形的下邊線。當上漲三角形的兩條邊形成後,會在遠處有個交點,該點是三角形頂點。這是一個整理形態,一般在最後都會選擇向上突破。通常在當股價運行到上邊線2/3左右的位置後,就會向上穿越上邊線,隨後繼續上漲,此時的上邊線成為一個強支撐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