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前麵知識係統的學習,相信投資者對股票的基礎知識都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本章將主要對前麵幾章的內容用實戰的方式予以詮釋,希望能給投資者帶來幫助。

一、技術指標的實戰應用

對於技術分析,有人奉之若圭臬,也有人棄之若敝屣。其實技術分析不過是股票操作的一種輔助手段,全在於操作者怎樣去識讀。

傳統的技術分析理論,有些依然能夠稱為市場金律,但大部分理論早已淪落於故紙堆。應用技術分析理論,需要創新,需要全新的解讀,還需要操作者根據目前的市場,重新定義。

在實戰中,投資者可以選擇幾種較熟稔的技術指標綜合利用,共同驗證,如果幾種技術指標的指向是統一的,則準確性就比較高。

可以看到:某股處於長期下降趨勢中,經過大幅下跌後,到圖中A點區域時,股價雖然仍在下跌,但下跌角度已經趨緩,同時成交量也隨之大幅縮減。我們看到下方的MACD指標,在股價創下新低3.07元時,並不隨同下行,反而有底部抬高的跡象。初步判斷該股有見底的可能,下麵結合OSC指標進行驗證。

可以看到,OSC在股價創下新低3.07元時,出現了底背離,同時OSC在股價創出新低的第二天,即開始了悄然上行。在確定該股即將出現反彈時,可少量提前介入,等待趨勢明確後再行加倉。這樣,一旦判斷錯誤或發生意外事件,不至於帶來較大的損失。

隨後該股果然開始反彈,A點的成交量值已經大過前期反彈時B點的成交量最大值。A點成交量最高點換手達8%以上,對比開始反彈前不足1%成交量換手,可謂成交量暴增。但我們注意到最大換手這天的漲幅僅4%,其前一天漲停板換手為6%左右,可見量增並沒有使漲幅擴大,說明股價在目前的位置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後市如果成交量不能持續放大,則該股有回調的可能。

該股隨著成交量萎縮,開始小幅盤整。至B、C點處竟然出現當日-8%的跌幅。我們發現股價在B、C點雖然下跌得很凶,但並沒有擊破A點,即啟動反彈時那個漲停板的開盤價。在C點,股價波動從暴跌突然轉化為微幅下跌,成交量也突然銳減至反彈開始前的水平。這一切的現象隻能解釋為主力運作的結果。主力在股價上收放自如的表演告訴我們兩點:

一是主力控盤程度已經較為理想,收集籌碼已接近最後階段。二是市場上大部分賣壓都是主力自拉自唱,意在製造恐慌。

該股經過一段時間的盤整後,股價開始上漲行情。

二、K線實戰應用

K線組合對實戰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實戰中,我們麵對的不是毫無生命的K線,而是製造K線的人。有能力畫線或者說製造K線的人,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主力。主力畫線的目的隻有一個:欺騙市場參與者。

在實戰中,投資者經常要麵對主力製造騙線的考驗。下麵我們結合實戰,談一點關於騙線的內容。

點的大陰線,學過K線基礎知識的投資者都知道,那是見頂信號“烏雲蓋頂”。見此信號,賣出為上策,這是傳統K線理論的說法。但在實戰中,很多主力製造恐慌也往往利用這些傳統的理論來布局,令人很難防禦。

該股出現“烏雲蓋頂”後,果然開始了一波下跌。但在這波下跌中,我們發現了幾個疑點:

烏雲蓋頂出現的當天,成交量並沒有超過啟動時的成交量。

這波下跌表麵上看都是大陰線,下跌似乎很凶悍,但其間反擊的陽線也不乏力度。

下跌的幅度並沒有超過啟動的低點。

整體成交量快速萎縮到啟動前的水平。

股價之前經過較長時間的平台整理,整體漲幅並不太大。因此,我們對“烏雲蓋頂”的可靠性打了一個很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