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曉峰一死,衛軍大亂,很快就被漢軍圍殲剿滅,黃河的堤壩河灘上,遍地都是硝煙戰火的殘骸,殘破的旌旗、斷折的兵刃、屍堆如山,一望無際,幾乎數裏之內的河灘全是兩軍甲士的屍體,可見這場戰鬥的殘酷和激烈。
漢軍開始全麵渡河,留下兩萬將士負責清掃戰場,運走傷員,同時由漢中朝廷開始大批運輸物資、軍餉過來,開始以黃河為踏板,進而吞噬整個北方諸侯之地。
龍天羽並沒有原地停留,而是繼續整軍,親率五萬精銳甲士,兩萬騎兵,進入衛地,以精銳的將士、精良的武器裝備,以及高漲的士氣,短短兩日內,就奪下了衛地的苛嵐、平陽、神池幾座城邑,與東麵駐站在井陘的漢軍交彙。
兩軍彙合之後,繼續兵分兩路,龍天羽命韓信帶大軍繼續向東北一帶邯鄲、巨鹿進發,圍剿殘餘的趙軍,同時派使者去往殷虛,說服殷王彭越加入漢軍行列,圍剿魏地大梁城。
而龍天羽則揮軍北上,重點放在太原、馬邑、雁門幾座大城上,一時間北方之地全是漢軍在進行大洗牌,革鼎北方諸侯勢力,剩下的都是漢室的城邑。
很快漢室派來不少的策士儒先者,當漢軍每占領一座城池之後,都會留下一些士子在當地任文職官員,迅速整理當地的政務,組織當地的勇士組成衙役,將漢室朝廷的新政逐漸滲透進來,拉攏百姓加入漢人戶籍。
短短三日之內,黃河以北經過幾場大戰之後,迅速安穩下來,漢室已經掌控了北方的統治權,難得的是迅速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擁護漢室的新政,開倉發糧,赦放奴隸,重新發放百姓土地,組建當地的軍、政、司法部門,儼然已經成為漢室的國土,就是有其它諸侯敢來搗毀作亂,當地百姓也不答應的。
北方戰火燃燒的時候,南盟軍卻一直按兵不動,養精蓄銳,囤積糧草和兵器,坐山觀虎鬥,項雲的想法很直接,就是等漢軍與衛軍兩敗俱傷的時候,再渡河一舉清剿衛軍和漢軍,這樣楚國就能成為諸侯中最有實力的大國了。
但項雲這次失算了,萬萬沒想到,衛軍敗的這麼快,二十萬衛軍在黃河與漢軍對峙,開戰竟然不到兩日,就被全部殲滅了,三日之後,整個衛地、趙地、魏地基本都平息下來,讓南盟軍的諸侯備受震撼,大跌眼鏡。
這南盟軍中有楚軍二十萬,河南軍五萬、九江軍五萬、臨江軍四萬、衡山王四萬,韓軍三萬,共四十萬大軍,盟主暫由項雲坐鎮,河南王申陽、衡山王吳芮、韓王昌三位諸侯王帶軍親臨。
楚軍五虎將之三季布、龍且、桓楚跟隨大軍前來,除此之外滕震、荊濤、蕭公角、龐虎、秦殤、屈邪、西門川、曹宸、夏央四十多位楚將,加上其它五國的將領,光中郎將官爵之上就有二百多人,猛將如雲,甲士精銳,加上楚國地大物博,糧餉充裕,聲勢比北聯盟更甚。
南盟軍屯兵在滎陽、成皋一帶,阻擊漢軍東進,與函穀關形成對峙局麵,由於函穀關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因此南盟軍進兵兩次,均無功而返,便一直采取守勢,等漢軍出關在與之決戰。
沒過幾日,項雲就收到了漢軍破衛的消息,頓時坐立不安了,如果讓漢軍做大,南盟軍形勢就不容樂觀了,於是當夜項雲就下令由楚國五虎上將龍且,帶兵三萬精銳率先渡河北上,準備襲擊韓信的人馬,然後再揮師占據魏趙之地與漢軍周旋。
龍且乃楚國五虎中的第一猛將,坐騎白鬃馬,成名兵器為兩刃斧,十分勇武,此次帶領精銳楚軍三萬,渡過了黃河,登陸北岸,開始向趙地推進,與韓信的人馬對峙起來,衛漢之爭剛結束,楚漢之戰便正式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