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洛陽布兵(1 / 2)

韓信接到密函之後,開始迅速調兵,集合了兩萬鐵騎,三萬精銳甲士,由趙地出發,開始向黃河岸邊靠攏,封鎖黃河水麵,攔截楚軍渡河北上。

五萬人馬暫時紮營在大梁城外,補給由大梁供應,黃河岸邊設下防線,與對岸的滎陽楚軍對峙。

彭越也很聽話地帶著三萬大軍從殷墟出發,向正東的城陽進兵,這裏是黃河的下遊,原是齊國、戰國、燕國接壤之地,如今趙國、齊國基本不複存在,燕國閉鎖在遼東一帶,因此這裏被楚軍占領,彭越打算向東進發,攻打楚國的弱點,從而擾亂楚國的後方。

龍天羽壓住了對青璿幾人的思念,於第三日,帶兵十萬出了函穀關,經過澠池,來到了新安城,這兩座函穀關通往東方的城邑,正是出入關的必經之路,再往東便是洛陽城,此時由河南王申陽的軍隊占領,洛陽以東有滎陽、成皋兩座大城,都是虎踞龍盤的要塞,如今有楚軍代為把守,往東五十裏便是鴻溝天險。

洛陽南麵是河南王的十幾座城鎮,包括穎陽、陽翟、平輿等,大部分在秦嶺東南,而秦嶺以西,伏牛山以南的嶢關、武關、丹水、南陽、宛等雄關、城邑要塞,都被漢軍逐步占領,整個西部、北部大部分領土,如今都是漢室的疆域了。

龍天羽將十萬大軍安置在新眼安城內外,六萬駐軍在城外,選擇東北、正東、東南三個方位安營紮寨,四萬中軍及精銳布騎安排在城內,成犄角之勢,拉開陣形,等待與申軍的交鋒。

雙方都沒有過激動作,而是選擇靜觀其變,河南王申陽隻有五萬的人馬守護都城洛陽,得知龍天羽親自率領大軍前來後,心驚膽戰,畢竟漢王的名聲太大了,他又不是沒見過漢王鬼使神差的手段和大智大勇的睿智,因此河南王一夜未眠後,於第二日選擇帶兵退守陽翟城,與成皋、滎陽成一條南北戰線,有了楚軍的庇護,河南王申陽這才放心下來。

天時、地利、人和、軍械裝備、後勤補給、將官的指揮水平、戰士的鬥力和士氣……這些都是影響到整個戰局變化和戰役成敗因素。

龍天羽帶著眾將領認真盤查營地、慰問三軍一番,提升將士們的士氣,即將到來的一戰,很有可能決定江山歸屬,馬虎不得。

檢閱了城外將士陣列、營地布局、戰馬優劣、後勤補給等後,龍天羽較為滿意地回到新安城內,得知申陽已經帶主力人馬退守陽翟後,微微一愣,這不就等於將偌大的洛陽城供手相讓嗎?

龍天羽當晚點將,派出袁英帶領三千精銳夜裏偷襲了洛陽城,城外酈琰帶軍兩萬殺入城內,迅速占據了洛陽城,等到東方大白時候,整個洛陽城已經完全掌控在漢軍手中,理所當然把漢軍的前線部署再次推進百裏,以洛陽為漢軍前線指揮所,與成皋、滎陽的楚軍正麵對峙。

由於連年征戰,加上漢中施行新政,優待百姓與底層階級,函穀關外的百姓早就一批批遷入了河西地,這方圓數十裏的洛陽大城邑,裏麵隻有十多萬戶人,每戶平均三四戶,洛陽城內百姓隻有數十萬人而已,實在經不起幾次戰爭摧殘屠戮。

龍天羽帶軍進入洛陽城後,開始著手布局謀劃,首先是防線問題,由酈琰、薛歐率左軍營,唐世寒、楊暄業率騎兵營,袁英、趙子乾率右軍營,組成先鋒三路軍共六萬人負責洛陽城外駐紮防禦。

洛陽城內,仍有五萬的精銳,太傅張良、督察院使陳平、上將軍樊噲、大將軍杜青雲,策士諸葛玄奇,將軍行列有魏無知、林素冬、王周、晁勇、馬一超、孫赤、司馬卯、公孫耳、李必、駱甲等,武將雲集,此外,漢中還是不斷增兵增軍餉,而且新製造的武器、新出爐的火藥一車車向函穀關、洛陽前線運輸。